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李穆和宇文泰再次吓出一身冷汗,李都督赶紧把主帅扶上马,两人共骑一匹马,打马狂奔,从斜刺小路逃回去,捡了一条性命。

    独孤信、赵贵等率军出金墉城,配合宇文泰的主力部队直扑敌军的咽喉防线黄河浮桥,要抢夺这条生命通道。

    驻守黄河浮桥的守将是鲜卑猛将万俟受洛干。他是高欢的忠实粉丝,深知道这条通道是东魏进军的生命线,所以手持长枪,屹立桥头,就像钉子一样的牢固不动。

    万俟受洛干的父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高欢对老人家就像对待皇帝一样,送进送出,亲自送老人家上马行走。有时左右无人,高欢就蹲在地上,让老头踩着自己的身体上马。高欢是大王,老头子只是个普通将军,高欢的举动让受洛干深受感动,当儿子的跪在高王面前,流着眼泪不停地磕头:“愿效死力报达大丞相深恩。”

    此次,西魏两员猛将率一万大军进逼河桥,正是受洛干报恩的时候。赵贵等人如一堵墙阻挡在面前,万俟受洛干在河桥上大吼一声:“万俟受洛干在此,有不怕死的就来!”气势如牛,声震环宇,以致连河桥都被震得嚓嚓着响。

    偏将梁回见受洛干如此猖狂,他不信蛇是冷的,偏要试一试,忍不住打马上前,刚刚上桥,不及三个回合,被受洛干一枪刺死于马下。偏将恰峰一见大怒,拨马上前,挺枪就刺。万俟受洛干大吼一声,如猛虎长啸,恰峰闻之丧胆,惊吓时,受洛干突然出手,一枪把恰峰挑在枪尖,狠狠一甩,一条长长的血色抛物线,死者被甩出二十丈外,跌落在黄河中,溅起高高的水花。

    赵贵连损两员大将,又不敢去惹这个呆霸王,急得高呼:“放箭,放箭!”一时之间,箭矢如蝗虫似地扑来。

    受洛干面不改色,挥舞一杆长枪,滴溜溜如一把钢扇或一堵铁墙,飞来的箭矢被纷纷打落在河桥上,或溅落在黄河中。

    受洛干杀得性起,不能忍受被动挨打的局面,大吼一声:“杀!”驱马冲下桥头。河桥上的守军见主将舍生,也都个个忘死,主将持枪冲锋在前,士兵握盾牌紧随其后,如排山倒海之势扫荡敌军。

    独孤信与受洛干厮杀,赵贵与副将决斗,本来这两对厮杀的将军互换一下或者是棋逢对手。独孤只几个回合就多处受伤,见势不妙,打马就逃,赵贵也不敢恋战,紧随其后。骑兵的战马成了逃命的工具,瞬间跑得无影无踪。可步兵就惨了,在河滩沙砺中又跑不快,大多被砍杀、践踏在河桥边的沙滩上。

    只此一战,万俟受洛干带领一个营的兵力杀回洛阳,英名远扬,轰动一时。高欢后来命名这支英雄的守桥部队为“回洛营”。万俟受洛干桥头横枪这是历史的真实,其后的文人罗贯中把受洛干的英雄事迹移植到张飞身上,写出了“长坂坡前一声吼,大吼三声水倒流”的动人故事,塑造了一个猛将张飞的艺术形象。

    万俟受洛干的部队从河岸往洛阳打,侯景的部队从洛阳往外攻,西魏有序的军阵被打得一塌糊涂,各自都只顾逃命。

    这次决战,双方都视其为决定命运前途的决战,两魏都可说是倾巢出动,动用了各自的精锐部队。

    以洛阳为主战场的集团军作战,军阵极大,首尾悬远,从洛阳到蒲坂,几百里地都是战场。战斗从早到晚,双方交战数十回合,尘沙扬起,血汗蒸腾,影影绰绰,团团相杀,形势万变,伤斗十分惨烈。

    守护洛阳的独孤信、赵贵见众军向侯景发起进攻,两人另辟蹊径,向东魏的生命线河桥进攻,想阻断敌军的退路,瓮中捉鳖,全歼敌军。没想到遇见了硬骨头,在受洛干面前吃尽了苦头。两人仓惶逃跑,途中见宇文泰中箭倒地,以为主帅已死,首先弃军回归,退出战场。

    守候洛阳的先锋部队败退,宇文泰率领的后续部队交战不久也败退,两支主力部队各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