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加我微信公众号“猎户星座”可以免费收到手机推送的历史故事哦。)

    上回说到拓跋嗣在宗室的支持下,杀死弑父元凶拓跋绍,夺得皇位。拓跋嗣是个明君,当他登上皇位之后,采取了许多与民休息的政策,比如派老臣安同(拓跋珪时代的外交家)代表皇帝出巡各州,询问民意,纠察举奏不守法的郡守县令。拓跋嗣还释放宫中没有临幸的女子和大批女艺人出宫,婚配给没有没有妻子的人。尽管如此,由于北魏政权在拓跋珪时代突然吞并后燕,从而统治了和以前游牧时代完全不一样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区域,官僚阶层和各个民族的老百姓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的被激化。

    当出现民众叛乱时,拓跋嗣通常采取怀柔手段来处理,只诛首恶,而赦免大部分民众。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天下大乱,战争频繁,老百姓通常会自发选出本乡有威望的人作为领头人结寨自保,当时称为坞堡或坞壁,形成了一种自给自足的准军事组织,小股盗匪来袭,就武装自保,大的政权到来就投降依附,提供粮食补给,兵员徭役等等。现在的福建土楼,应该依稀能看到当年坞堡的样子。

    拓跋嗣为了控制这些坞堡组织,小的坞堡一般会直接取缔,让坞堡主(地方豪强)举家搬到首都平城,便于控制管理。对于大的坞堡组织,就强制他们送人质给中央,从而加强对这些坞堡的控制。

    有的坞堡不愿服从,在地方官员的压迫下就不断反叛,拓跋嗣于是跟大臣们讨论道:“现在叛乱犯法的人众多,又不能全部诛杀,我想下令大赦,以安抚民心,如何?”

    大臣拓跋屈说:“百姓做了盗贼,不诛杀反而赦免,这是示弱的表现,不如攻取这些聚众的盗贼,但只杀首恶,然后再赦免党羽。”

    尚书令崔宏建议说:“圣上统御万民,目的是使他们安定,而不是和他们比较胜负,大赦虽然不是最好的办法,但也可通达权变,大赦之后,如果还有不从者,再诛杀也不晚啊。”

    拓跋嗣接受崔宏建议,派军队讨伐不接受大赦继续叛乱的豪强,全部平定。俗话说的好,“上行下效”,从平定叛乱前大臣的建议就可以看出讨论的焦点只是“先杀后赦”还是“先赦后杀”,可见拓跋嗣不像拓跋珪那样残忍好杀,对于叛乱还是采取相对宽容态度,致使朝堂之上怀柔成风,这相当大程度上利于各种文化的融合,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树欲静而风不止,在北魏入主中原正忙于内政之时,北方草原上又崛起一个新的部族—柔然。

    据魏书“蠕蠕传”记载,柔然出自东胡,和鲜卑族有很近的血缘关系。神元皇帝拓跋力微末年,抓获一个奴隶,头发只有齐眉那么长,主人给他起名“木骨闾”,就是“秃头”的意思。拓跋猗盧时期这个木骨闾犯了军法,远远逃亡到草原深处,成立自己的部族,自称为“柔然”,由于木骨闾和郁久闾谐音,所以他的子孙就以郁久闾为姓氏。

    就在北魏南下扩张之时,柔然先后击败众多高车c匈奴等部族,在广大草原上北魏留下的政治真空中大力发展起来。从太祖拓跋珪年代,柔然汗国就开始不断侵扰抢掠北魏边疆,最终成为北魏在北方的大患。

    拓跋嗣刚刚即位不久,柔然趁北魏国中混乱,南下袭扰,拓跋嗣派大将长孙嵩出击,反被柔然包围在牛川(拓跋珪被拥立为代王之地),拓跋嗣出动大军解救,柔然这才撤围而去。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农耕民族的袭扰基本上贯穿整个中国历史,从秦汉的匈奴,到魏晋的鲜卑,到南北朝的柔然,然后是隋唐的突厥,北宋的契丹c女真,南宋c明朝的蒙古。一旦草原上原有政治势力消失而形成了政治真空,一是被击溃例如汉对匈奴,二是南下建立中原王朝例如拓跋鲜卑,草原上的游牧文化区必然崛起一个新的政治势力取代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