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晋帝司马炎从始至终都清楚此事,并且是谋杀沙漠汗的真正背后推手。

    中原王朝对待边疆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的政策自古就是采取军事打击和和亲拉拢两种手段。无论手段如何变幻,最终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分化瓦解游牧民族的大一统的部落联盟,推动游牧民族部落间的仇杀,从而居中平衡,以达到稳固边疆的目的。其中最著名的言论莫过于东汉末年边防大将“凉州三明”(段颎c皇甫规c张奂)对于少数民族是“种族灭绝”还是“怀柔平衡”的战略大讨论。

    时间来到三国时期,曹操曾经击杀了乌桓王蹋顿,从而导致乌桓部族的离散,稳定了北部边疆。之后,鲜卑部落又崛起一个优秀领袖轲比能,给曹魏边境带来巨大灾祸,于是曹魏边疆将领王雄派遣刺客,采用“斩首行动”,刺杀了轲比能,导致其主导的鲜卑部落联盟解体。

    拓跋力微的以鲜卑拓跋部为中心的鲜卑部落联盟,是继轲比能之后再次崛起的强大鲜卑政治力量。而作为继承曹魏衣钵的大晋朝,自然也就把曹魏的边疆政策继承下来,用在拓跋鲜卑部落身上(其实官员体系根本没有变化,就是从曹魏换成晋朝,名称而已)。

    从司马炎的角度,根本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统一的鲜卑汗国崛起,不管这个汗国是亲华还是。对于拓跋部的政策的首要目标一定是制造混乱,第二目标才是扶持亲华力量。当这两个目标有冲突时,首先满足第一目标。而沙漠汗的死最终导致拓跋部内部产生分裂,而这个结果的最大受益者却是晋朝。当然,作为皇帝当然不能出面干这种事,卫瓘就成了实际操盘的最佳人选。

    晋朝对拓跋部的混乱难辞其咎,但是鲜卑部落联盟先天的部落军制以及王位继承体系也给了中原王朝上下其手提供了机会。

    北方游牧民族的部落联盟,相较于中原王朝的中央集权来讲,是一个极为松散的联盟,大汗就是各个部落推选的一个共主,有点像东周列国共同尊奉一个周天子一样,当然大汗本身部族的实力一定是最强的。

    大汗的子嗣一旦成人,通常会分给其一定部众让他独立游牧,这种风俗无疑分化了原来的部落实力,老汗王死时自然就把现有剩下的部众传给在身边的儿子,这就是北方游牧民族比较常见的幼子继承制。

    而作为联盟的一份子,外面的王子形成的军事集团虽然有拱卫中央的好处,但这都是建立在强有力的中央控制之下,如果上位的大汗有强大的统御能力和人格魅力,则各个部落就能团结在他周围,如果大汗的统御力量变弱,这种拱卫力量就变成政变力量,其余的本来顺服的部落也会推波助澜,加速联盟接替。

    鲜卑部族的这个政治体系,对大汗个人素质要求比较高,这也就是为什么强大的鲜卑部落联盟都是随着某个强有力的可汗的出现而出现,随着他的死亡而消亡。

    如果比较拓跋力微建立的部落联盟和他的七世孙拓跋珪100年后建立的北魏帝国,可以明显看出拓跋力微时代还是延续了“丛林法则”的混乱继承制,而拓跋珪却已经借鉴了中原王朝的父死子继的原则,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使统治阶级的内部结构更加稳定,国家的延续更加平稳了。

    拓跋力微一生活了104岁,在他有生之年,建立了坚固的权威,以及庞大的部落联盟,可惜他没有好好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对拓跋部进行彻底的改造,在他死去之后,部落联盟随之崩溃。

    之后的中原大地即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巨变,貌似强大的晋朝在“八王之乱”的影响下分崩离析,北中国陷入连年军阀混战时期,史称“五胡乱华”,匈奴c鲜卑c羯c氐c羌以及汉人建立的国家你方唱罢我方唱,中原地区城头变幻大王旗,只可惜此时的拓跋鲜卑还没有完成自身的进化,在这一轮机遇面前做了个配角儿。

    不过1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