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着苏联政府有意放弃维持了28年的卢布标准汇率,受此影响,国际货币市场……”
看着电视屏幕上闪过的莫斯科红场影像,楚振邦暗自叹口气,心说如果黄有道和安东聪明一点的话,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应该接受之前自己给他们的建议了。虽然从时间上说,这时候动手已经晚了将近半个月,但有总胜过没有吧?
楚振邦还是低估了黄有道与安东的头脑,准确的说,是低估了安东的魄力,低估了季娜依达的手腕,同时,也低估了此刻苏联国内法纪败坏的严重程度。
楚振邦说的那些话,黄有道或许不会相信,但安东却信了个七分,其间,再经由安东传到季娜依达那里,她只需要使些手段,就不难从莫斯科得到更进一步的确切消息。
苏联央行下调卢布汇率的决定不可能是拍脑门子一夜之间构思出来的想法,其实这个计划从很早以前就有了,具体可以推到一年前实行“非贸易领域特别汇率”政策出台的时候。大背景是国家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经济改革的推进陷入停顿;招商引资不见成效等等等等。当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便抛出一种论调,指出苏联目前金融领域存在的最大问题便是卢布汇率的错误性估高,这种估高带来的后果,便是货币值与其购买力严重不符,从而诱发了这样亦或是那样的经济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要的一件事就是降低卢布汇率。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苏联金融领域都在就汇率是否放低这个问题展开争论,反对的一方认为如今苏联国内局势不稳,商品供应不畅,如果骤然降低卢布汇率,很容易引发恐慌,进而导致国民对卢布信用的不信任。这种观点很容易理解,本来老百姓就觉得国家可能出问题了,准备多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可恰好在这个时候,卢布汇率被降下来,其最容易导致的后果是什么?毫无疑问,最大的可能就是出现大范围的卢布恐慌。
可以说这种反对的观点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占据着莫斯科决策层内的优势,直到最近才出现风向上的变化。风向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国家银行法》的出台,根据这项法规,国家中央银行不再对部长会议负责,而是直接对最高苏维埃负责,行长以及第一副行长由苏联总统提名,最高苏维埃任命。
季娜依达只用了几天的时间,便打听到了海量的信息,诸如:为了降低财政赤字的影响,重组后的央行在去年一年里增发卢布货币1500亿,用宏观经济学上的说法,这叫做财政赤字货币化,是极端不负责任的政府行为。毕竟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一定的,增发货币就意味着货币超量,就意味着通货膨胀,就意味着货币贬值,就意味着老百姓要吃亏。
除此之外,在最近几个月,新成立的三大银行放贷量激增,其中仅农工银行近一个月便放出卢布现金贷款280亿,是去年同期的六倍还有富余。没有相应的利好信息,也没有大规模的基建举措,贷款量短期内的激增本身就是个很不正常的现象,即便没有人帮着分析,季娜依达也知道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当然,最终促使季娜依达动手的,还是她那位从中国回来后便去了莫斯科的父亲。在电话里,一向反对她经商的父亲,在听说她打算贷一笔款做贸易的时候,竟然史无前例的给了一句:“可以考虑做一下……这种事你应该自己拿主意。”
没人比季娜依达更了解她的父亲了,素来谨慎的老头既然能给这样一句话,那就说明这件事很值得做,而不是什么“考虑做一下”。
有了这份底气,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按照楚振邦提供的方式,这段时间季娜依达着实做出了一些安排,仅仅安东的贸易公司,就拿到了三千万卢布的贷款。
季娜依达与安东要比楚振邦早两天得到卢布汇率正式下调的消息,他们甚至连庆祝的宴会都举办过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