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个,便答不上来了,朱由校一阵失望,还指望能挖个人才出来,没想到一下挖了两个庸才。不由感叹人才难得啊。

    最后朱由校问道:“朕觉你所知不过如此,怎么能写出这种折子来,定是冒领他人功劳,今日说出是盗了谁的功劳便饶你不死。”

    这匠人经这么一吓,便恐慌说道:“皇上,这实在是小人所写,是刘公公让小人写,小人才写的,小人冤枉啊。”

    朱由校说道:“还敢巧言欺骗朕,你跟本就不懂文章要义,如何能写出这般文章来。”

    这时这匠人才明白过来,原来皇帝是要知道到底是谁提出文章中的那些要义,便说道:“这奏章上的要义不是小人的,是小人从徐大人那听来的,小人觉的有道理,便写进了奏折中,皇上,小人没有欺骗皇上啊。”

    朱由校一听原来是这匠人搞学术腐败,剽窃他人的观点,自己又是一知半解,难怪自己一问他什么都不明白。没想到在古代也能遇上学术腐败,还真是稀奇。不过还是要问出到底是谁才是原著,这个人可是百分之九十是人才,估计还是一个实干家。现在自己最缺的就是这种人,要说这朝中政治权谋高手那是一大堆,真正能干点实事那可是屈指可数,至少自己还是没有见过一个。

    朱由校一听还有人立刻问道:“这个徐大人是谁,你告诉朕,朕就不追究你的责任了,再赏你十两银子。”

    那匠人立刻回道:“回皇上,这徐大人乃是詹事府少詹事(正三品)兼河南道监察御史徐光启大人。小人那些话是前些日子徐大人到安民厂中调运火器时听徐大人说的。”

    朱由校一听这人才终于有着落了,便让这匠人推了下去,也懒得追究他剽窃之罪,毕竟现在还无版权之说,而且法制社会要从自己做起,怎么定他的罪还是问题。

    立刻又找来魏朝打听徐光启,宫中皇帝身边太监一般都是半个秘书,这些官员任免之类的事情个个都记得十分详细,朱由校一问,魏朝立刻告诉朱由校,这徐光启乃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土。至于详细的情况还要查阅一下宫中锦衣卫和东厂的记录才行。

    过了片刻,魏朝便手中捧了一堆书进来,明朝特务机构盛行,锦衣卫和东厂都会记录百官的言行和动向。所以皇帝要是对谁有兴趣,可以很清楚的得到第一手资料,这对于一个中央集权国家来说本来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正是由于其权利过于庞大,而且通常都是由太监和太监的亲信掌握,这时锦衣卫和东厂就成为了其进行诬告陷害的工具了。权利并不可怕,但要看掌握在谁手中。不过现在朱由校真是在享受着锦衣卫和东厂的好处了。

    朱由校一看便知是关于徐光启的档案,便说道:“魏朝,拣些有用的念,这么几本得念到什么时候。”

    魏朝自光宗一死便被大太监王安派来跟随朱由校,来之前早就听闻过朱由校从小酷爱玩乐,到登基还没有出宫读过书,本以为朱由校应该是那种丝毫不懂朝政,只知道玩乐的昏君。这几日下来,魏朝开始觉得朱由校越来越高深莫测了,今日又突然对自己说了一番话,实践到底有什么高深意思,不就是少说空话,动手做事。难道真有这么简单吗?想毕,摇了摇头,还是先干正事为好,皇上就是看了这徐光启的文章对我说的话,保不定能从这里领悟些东西出来。

    于是魏朝对朱由校说道:“皇上,这记录甚是繁琐,待奴才先浏览一番再与皇上细讲。”

    朱由校一听便想,这内书堂出来的太监个个倒是文采了得,礼仪娴熟,要是不是太监倒是个好秘书,便说:“随你吧,自从你跟朕以来,一直勤勤恳恳为朕排忧解难,朕对你很是放心,只要你不负朕的期望,朕是不会怪罪你的。”

    说完便躺在躺椅上闭目养神。心想,昨日去打了回枪,建立了下威信,顺便今天还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