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平静静的。
明熹宗朱由校,万历三十三年(1605)十一月十四日生,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木匠皇帝。处在这个混乱不堪的时代,作为百姓来说,是那么的不幸。可是对于这个昏庸的木匠皇帝来说,又是一种什么境况呢?
他是明神宗朱翊钧的长孙,却始终没有得到皇长孙的尊贵,明光宗朱常洛是都人子(都人子就是皇帝和宫女所生的皇子,明神宗皇后不能生育,神宗之母李太后望孙心切,以便为朱家王朝传宗接代。恰巧,当时她身边有一个宫女叫做王氏,自幼入官,一直在慈宁官侍候她。王氏长大以后,眉清目秀,姿色迷人。而且手脚勤快,从不多言少语,李太后很喜欢她。万历九年(1581年)初冬,有一天午后时分,天气十分凉爽。明神宗一觉醒来,精神倍增,兴奋异常。他无心处理国事,也不想读书写字,就胡乱穿上衣服,跑到外面游玩,当他路过慈宁官的时候,不知怎么一时心血来翻,兴致很高,直入官内。说来也巧,那天李太后外出闲谈,只有王氏一入在宫内。王氏见皇上进来,急忙起身上前请安。明神宗向来好色.见王氏婷婷玉立,美丽动人,顿起欲念。感情有时就像一座火山,一旦爆发出来,是很难制止的。虽然神宗明知道,王氏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宫女,无奈这位妙龄少女实在太迷人了。明神宗欲火难干,当即命令左右散开,把王氏召入内室,痛痛快快临幸一番,于是王氏便怀上了帝王骨肉。)
光宗素来不受神宗喜欢,神宗专宠郑贵妃,郑贵妃生有皇三子朱常询,神宗甚是喜欢,由于皇太子尚是如此待遇,神宗恨屋及屋,光宗之子熹宗朱由校也不被神宗喜欢,封建皇室内廷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环境,皇帝拥有生杀大权,如得皇帝喜欢,那便是富贵无比,如是皇上厌恶,你便活得生死不如,朱由校就生活在这么一个压抑的环境里,父亲不受宠,整日提心吊胆,担惊受怕,自己定然无法享受到皇太子本应有的荣华富贵;
他是明光宗朱常洛的长子,却始终没有得到皇太子的威风,光宗继位后,本为皇长孙的朱由校本也应待遇水涨船高,封为皇太子的,可是明光宗在册封皇太子的问题上也和神宗一样拖延敷衍,最后迫于大臣压力,决定于1620年九月初九册封东宫,可是命运又开了一个大玩笑,没等到九月初九这一天,“一月天子”光宗那纵欲过度的虚弱身体已等不到那一天,于九月初一架崩。是时的朱由校,除了在皇帝的沼书中和廷臣的章奏里,由皇长孙变为皇长子以及身上披麻戴孝之外,其余一点也没有改变,依然是“名位末正”,头顶上光秃秃,没有珠光闪闪的太子帽;依然是“教渝末行”,肚子里空荡荡,没有喝过半滴墨水。比他父亲当年的境遇更为凄楚。在明代皇长孙、皇长子中,也是史无前例的;
他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皇家子弟,却始终没有得到出宫读书的机会,为皇长孙时神宗拖延,等到光宗,却还未来得及为皇太子便匆忙登基,在登临大位的时候,他还是一个“一字不识”的文盲。
不仅如此,在正式登基前夕,这个懵懂少年在朝中,宫中毫无势力,毫无威信,众人只是把他视为自己权利的基石,还被迫逃出乾清宫,过着惶惶不安的避难生活。
宫廷里的恩恩怨怨,政治上的压抑,和皇家子弟生活上的优裕,使他的心理失去平衡,形成了一种畸形的怪态。从小到大,性情怪癖,只知玩乐,不问朝政。他一生竭力追求的,只是人生的初级的趣味。
不是天天爬大树掏鸟窝,入地洞捉迷藏,就是养花猫,逮蝈蝈,斗公鸡;
不是狗马骑射,迫欢聚乐,就是溜冰、划船,拍水戏浪;
不是四处赏花采草,观看灯会,爬山看景,就是制作机关,做傀儡游戏。直至不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乔装打扮,涂脂抹粉.与官里的太监一起登台演戏,整夜与戏子、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