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最可怕的,不是这点,朱元璋在轻商税的基础上,又颁布贱商令。洪武十四年,太祖下令:“商贾之家止许穿布,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䌷纱”。

    封建社会中,着装代表了人的社会等级,这一法令体现了朝廷对商人地位的蔑视和严重压制。

    这就导致了一个导致日后明朝灭亡的本质因素——商人不得不投靠着士大夫阶级,这种情况到明中叶后发展到颠峰,而官商结合,士大夫为了自己的利益,坚决抗税、逃税,皇帝如要把心思放在商业上,就是“与民争利”,就是昏庸无道!

    晋商,南商,此实际上都是士大夫阶级所结合产生的力量,为此卖国求荣都是等闲。

    明朝中叶后,商品经济和资本经济发展,世界第一,这个“明失之于财”,不是商业经济不行,而是朝廷根本收不到,被士林和商人共同瓜分了。

    明朝亡于财政,实是亡于商税,再归根到底,又是亡于明太祖时代的商业政策。

    至于这个世界,由于原本战争不算太激烈,农业收损情况不算很大,大规模战争平息后五年就差不多恢复了,而随着农业的恢复,社会经济恢复起来很快,以太祖之力,推行的商税,直到现在,大范皇朝每年收入商税收入1500万贯,盐铁专营500万贯,而其它土地和赋税2000万贯,区区十年,就单是一个赋税制度改革,已经富于前朝数倍有余。

    三人都是帝国研究者,虽然来日尚浅,但是对此已经洞察了许多,丁昭就叹的说着:“如此巨利,促进国家太平和发展,百姓负担就减轻了许多,李氏六书渐渐深入人心。”

    “是啊,李氏六书并不是以道德来占领居高点,而更在于社会契约的通论,现在官员无不谋利,贵族已经尝到了甜头,各个商会蓬勃发展,再想有人要剥夺,除非把贵族阶级连根拔起了。”

    “虽然帝国不允许降临者传授技术,但是为了谋利,这技术本身就在进步中,我看突破的日子不远了——听说现在南方已经发明了竖立纺织机了,不是我们传授的,而是土著自然发明的。”

    竖立纺织机,在地球上就是珍妮纺织机。

    水平放置的放车锤变成了垂直竖立,并排使用几个竖立的纺锤,这项发明比旧纺织机提高效率几十倍,被恩格斯作为“使英国工人的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第一个发明”。

    ——这其实毫不稀罕,地球上,清朝康熙年,就有人发明了简单的机关枪,只是立刻被政府消灭,其人被流放。

    “还差上一些,数学和基本知识底涵还不丰厚,虽然朝廷已经以孔子六艺,数学本在其中的理由,宣布科举也有数学的内容,但是还是无法支持百年内直接突破,不过说实际的,方先生的改革,严格来说,并不算大,但是就这简简单单的部署,使社会力量自动产生突破,真有几分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意味了。”

    徐玄感慨的说着:“贵族基本上退出了仕途,这是在朝士大夫努力推动的结果,方先生只是顺应了士林的要求,毕竟只有开国功臣大举退出朝廷,士林才能上位,这在外人看起来,似乎全由士林之人为了自己官位而推动,非是方先生刻薄寡恩,过河拆桥,而这正合方先生的意思,还因此获得了士林欢呼,英明仁厚的帽子直飞上去。”

    “是啊,方先生作出无奈的神色,响应了士林的要求,却对功臣一方面高爵厚领,而且赐于商社和矿山等等补偿给贵族,贵族也觉得方先生不忘旧臣,有什么嫌缝都冲到了士林身上去了,也把英明仁厚的帽子加上方先生身上。”

    “如今的局面,是贵族退而经商,士大夫掌握政府,却因商税而获利,两者对抗却又有着共同的基础,再有着‘利者,仁之大矣’这句话指导,整个社会突破的土壤已经初步具备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