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武将,但镇边的许多武将也依然握有军政大权。要是他们有二心,也会起乱的,即使是在朝廷极度压制武将的情况下。试问,要是军政分开,统兵的武将没有权力插手政务,所需钱粮都要经过另外渠道而得,岂是这么容易造反?”王晨说着,拿起了边上的水杯,猛喝了一口水后,深呼吸了两口,想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许多话说着说着就会激动起来的,他开始拿宋与唐相比,以唐初时候的强大来贬低宋朝。
他是一个崇尚唐朝的强大,不屑宋朝的软弱。
后世时候,许多人拿战马数量比较唐与宋的军事力量,还责怪唐朝时候将牧马地丢失,导致宋朝没有牧马的地方,没办法发展骑兵。但这些人怎么不去想,李渊和李世民起兵时候,身边的军队才多少?两三万而已。那时候他们连数千骑兵都凑不起来,所据才太原一地,好的牧马地离他们太远太远了。但李氏父子正是凭借并不兵强马壮的力量打下了天下,并在李世民时候最终横扫了北方的游牧部落。可以说,无论是军队、马匹、牧马地都是凭他们自己的能力打下来的。反观宋朝,宋太祖赵匡胤陈桥起兵时候,身边的军队有三四十万,骑兵至少是唐朝李氏父子起兵时候的数倍,十数倍,可以说,先天条件是宋朝开国时候好上很多很多,按道理,应该是宋朝比唐朝强大很多才对。
但事实就是,唐朝自贞观三年开始,大唐军队横扫了北方游牧部落,大唐的兵威直到后来俄罗斯的咸海一带,安西、北庭、安北、安东、安南等大都护先后建立,直接统治北方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地方,诸夷都臣服于大唐之下。但宋朝呢?空有这么好的先天优势,最后连燕云十六州也夺不回来。
所有一切,并不是什么牧马地与马匹数量的问题,唐朝的牧马地和马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李氏父子及他们麾下的将领拼死打下来的。但这些,起兵时候有三四十万军队的赵宋,却没将优势利用,在开国之初,武力最强的那些年,与北方游牧民族打仗也没办法取胜,甚至宋太宗自己都受了伤。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切的呢?王晨认为是制度,是极度崇文抑武的制度。
宋真宗的《励学篇》云: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也就是后世时候大家耳熟能详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出处。这些“教诲”让宋朝的读书人渐渐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这与唐朝时候的读书人相差甚远,著名的诗人李白都曾仗剑游天涯,李靖、李世勣、裴行俭等等一大批人,文才非常不错,而他们又是著名的战将,军事韬略影响了数百年,他们是能出将入相的人才。放眼整个宋朝,文武之道兼修的人几乎没有,记载在史册中出将入相的人,好像一个都没有。
宋朝的文化方面发展的倒是不错,继唐诗之后,宋词将汉文化的发展推向了又一个顶峰,有名的道夫子非常多。但道夫子与战略家相差的太多了,朝中大多的人永远也提不出救国济世的良策,想不到屯田、练兵、改革军制、选拔将才这些富国强军之策,他们喜欢彼此争斗,“内斗内行,外斗外行”。
随着时间的流逝,盛行,宋朝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低,近百年以后要依靠称臣与纳贡乞求和平,花钱买平安。百年之后,被金人打成这个样子,京师被攻破,两个皇帝及成千上万的皇室、宗室人员当了俘虏。
更要命的是,被金人打成这副样子,朝中的那些大臣还有皇帝竟然没有好好反思为什么,不知道重视武备,广募军士,反而仍然寄希望于和谈。他这个为大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武将,因为表现张狂了一点,文臣们轮番上表弹劾。于军中杀了几个不听号令、抢掠百姓的将领,竟然也有许多人攻击。
何其悲哉!
听了王晨一番引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