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如日中天,执掌中馈多年的张氏早已不是昔年寻常官宦人家的千金了,而是逢年过节必着凤冠霞帔进宫朝拜的诰命夫人,然而,她态度温和,言语和软,亲自带秀姑去见王老太太和王太太,并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
秀姑一路随行,暗中感慨,难怪钟娘对张氏的评价极高,说她不以平凡为卑,不以尊荣为贵,无论是款待贵客还是穷亲戚,一视同仁那是肯定做不到的,因为贵贱有阶层,迎客方式就有区别,可她却会让任何人都如沐春风。
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真不简单!
因为受过王家之泽,所以秀姑对王家很有好感,而王家的行事作风也不负此心。
王家没有想象中的富丽堂皇,建筑风格偏于古朴雅致,一色青瓦白墙,寒冬时节,途中经过的院落花园目前只有松竹梅几样植物点缀其中。
王老太太住在王家东院,穿过几重门,步行好一会儿才到。
作为王家辈分最长的人,年纪老迈,王老太太自然不会出来迎接秀姑,但是,秀姑随着张氏进院的时候,却看到王太太站在上房的台阶下,周围环绕数名丫鬟仆妇。
“娘!”
听到张氏叫的这一声,秀姑顿时受宠若惊,赶紧给王太太福身行礼。
“乡野出身,焉能当得起夫人出门相迎之礼。”
王太太是什么人啊?在桐城的时候,可不是谁相见就见的大人物,到了京城,王家的地位不降反升,王太太更不是一般人能轻易见到的了。
生活的阶层不一样,应酬交际的人也不一样。
高官达显不会和平民百姓相谈甚欢,平民百姓不会贸然登上高门。
王太太年纪也不小了,头发黑中间白,和别人家的老太君差不多,只不过自己家尚有婆母,所以当不得老太君而已,这样的人经历过无数风雨,眼明心亮,见秀姑容貌秀美,举止得体,衣着又不失精美雅致,和想象中的乡村妇人大不相同,兼她救了自己的亲孙子,心中十分喜欢,亲手扶着她,道:“当得起,怎么当不起?救命之恩,王家上下无以为报。”
王家的人见面了都这么说,可在秀姑看来,自己真的当不起,面上就有些诚惶诚恐,道:“夫人千万不要这么说,再说无以为报的话,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当日,我救了小公子,可现在我得到了很多谢礼,丰厚异常,对我们而言已是承受不起了,尤其是大奶奶送的房子,解了我们家的燃眉之急,大大方便了犬子日后的上学问题。”
听她说的这么一番话,再见她这副态度,王太太心中的喜欢又增加了几分,是个人都喜欢这样有分寸又知书达理的人,最怕的就是挟恩图报。
他们不怕报恩,也愿意报恩,但是担心恩人提出自己家做不到的要求。
做到了,皆大欢喜。
做不到的话,只怕对方就会说自己家忘恩负义云云。
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都不是王家想要的。
越是到了一定的权势和地位,越是得注意这些小问题,毕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能轻易地忽略小事,最终演化为大事。
“无论多少东西都比不上性命之贵。我们家遇到这样的事,折了好几个子弟进去,要是惠哥儿再出事,我这个祖母都不知道怎么活下去,更别说上面的老祖宗了,谁能受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何况已经送走了几个。”
王太太忍不住掉了两行眼泪,想到逝去的儿孙,就心痛得无以复加。
千金易得,性命难求啊!
如果能让几个孩子活过来,就是倾家荡产她也没有不愿意的。
丧亲之痛,是世间最大的痛苦之一。
张氏也跟着拿手帕擦了擦眼角,却又不得不劝解婆母,“都到老祖宗门口了,太太快别提这些伤心事了,若惹得老祖宗跟着痛苦,就是咱们的不对了。”
“瞧我,怎么说这些了?”王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