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诸侯之定(十三)
看着眼前混乱的战场,看着成群的新罗百姓四散奔逃,看着渤海军士如猛虎恶狼一般在战场上驱赶厮杀,李诚中忽然下令道:“知会各部,我只要僧兵的脑袋,其他都不计入功勋”钟韶答应一声,连忙派人进入战场传令。
身旁的虞候和渤海军将们都面面相觑,看着李诚中忽然拉下来的脸,不明白这位都督怎么发怒了。在大伙儿的心中,这些百姓既然加入了战场,就必然要以敌军身份待之,甭管是不是老弱妇孺,都应该照杀不误。尤其是新罗兵部大监金顺吉,他可是知道根底的,别看眼前情状似乎十分凄惨,但若是对方胜了,这些百姓转眼就成为比贼军主力还要狠恶的歹徒,他们爆发出来的那种盲目性和破坏性,比贼军主力都不遑多让。
但李诚中的骨子里带有穿越者来自后世的不同观点,否则前年在贝州一战中也不会拼死去阻止同伴屠城了。他此刻忽然生起一种莫名的感慨,在将来的历史记载中,自己会留下怎样的一笔?在大唐的历史上会得到正面还是负面评价他尚不清楚,但至少在新罗的史书中,自己必将成为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
李诚中的命令是非常管用的,他的军令很快传遍战场,渤海军各部都逐渐停下了对百姓的杀戮,只是将百姓们驱赶到一处后让他们投降,但是对僧兵就没那么客气了,见一个杀一个,尽数割下了脑袋。
最终金弓裔还是没能跑回松岳城,他前一天施展弥勒观心太耗体力,所以很快就被眼尖的杨越全抓了,连同王建以下数十名摩震国文武“大臣”,都被五花大绑押送至李诚中面前。
李诚中对金弓裔这些贼军首领不感兴趣,好吧,其实李诚中也知道,如果按照后世的评价,无论如何残暴,金弓裔也会被书写为“农民义军首领”,正如后世对黄巢的记载一般,他只关心一件事情,所以他将韩延徽叫到身边仔细叮嘱了一番。在这次大军出征中,韩延徽是学识见地最高的一个,也是最能揣摩李诚中用意的人。
韩延徽将金弓裔以下数十人提走,开始审讯,当然,审讯老手高明博必然在一旁帮忙。
经过一番身心上的极度摧残,金弓裔终于低头。
“金氏弓裔,本为山中匪首,借称弥勒转世,蛊惑百姓聚集,阴谋自立邪教,意图裂地敛财……金氏弓裔,以上为你的自认壮,可有异议?”一旁的新罗通译代转韩延徽的话,向金弓裔问道。金弓裔是底层小民,没有接受过“国学”教育,所以他听不懂唐言,更不懂唐文。
“无异议。”金弓裔趴在地上奄奄一息。他虽然弄不清楚为什么对方一口咬死自己是山中匪首,但此刻不堪折磨,只求速死,至于身份问题,他已经不关心了。
“很好,画押。”
金弓裔被军士抓起手掌,在自认状上按了手印。
“拖出去,下面带王建。”
……
不久,一份贼军首脑的集体供认状呈到了李诚中面前,他看完之后表示满意,将金顺吉招来,将供认状丢给他:“金大监看看,这是贼首所述,还请金大监转致王京,载入史册。”国内的史官不会轻易擅改历史,但以李诚中对新罗人的认知,他知道这个群体是“文过饰非”的好手,对于这样一份将新罗农民起义的性质定义为“山中匪首暴”的文书,必然会有着极大的兴趣。果然,金顺吉看完之后笑了,然后向李诚中行礼拜谢。
李诚中不知道这么做有没有用,但能够改变一点就改变一点吧,自己尽力而为即可。所有人都以为李诚中是为了彻底平息新罗的内乱而争取“大义”名分——就连韩延徽和高明博也这么认为,只有李诚中自己知道,他努力争取的,是自己在史书中的好名声。
此刻的松岳府已经几乎是一座空城,为了凭凑五万大军,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