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尽了力气,悲伤的是恐怕这一次要空手而归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我的同胞。”
“但是当那首《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来到时候,不知道怎么的,一股气力从我地内心深处腾然而起!这首歌我实在是太熟悉了,九一八事变发生地时候,我就在沈阳城,我看到了东北军血战的那些日日夜夜,那是我一辈子最难以忘记地!”
“听到这音乐,听到现场的欢呼声,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坚持下去,就是累死在田径场上,也要坚持下去!很幸运,我成功了,虽然是铜牌,但是我成功了!”
“那是四万万中国人的力量!”
刘长春的这些回答,让记者们不约而同地鼓掌。
奥运会的第一天,就在这样的热闹中结束了。刘长春,称为了所有人关注和谈论的焦点,随即也登上了洛克特克电视台,接受了记者的访问。
第二天,美国各大报纸都在报道着奥运会的消息,奥运会的开幕,称为了美国最大的新闻。
但是奇怪的是,很多报纸上面的头版头条根本就不是奥运会的开幕的消息,而是把目光盯到了刘长春身上。
《时代周刊》,最新的一期,封面上是刘长春在田径场上最后冲刺的镜头,他昂着头,闭着眼,张开双臂向前冲锋的神态,是那面的有动感。
封面上,一行巨大的标题很是吸引人:“刘长春,中国的罐头!”
“昨天,在洛杉矶奥运会的体育场上,十几万人为一个中国人欢呼。那一刻,我们仿佛看到了许久之前在赛马场上奔跑的罐头!”
“刘长春,这个年轻的中国小伙子,他身上蕴含的那种拼搏、坚持的精神,和罐头如出一辙!一个人的代表团,一个人的奥运会征程,和其他国家的代表团相比,拥有着四万万人口的中国,只派出了这唯一的运动员,实在是有些悲壮。但是昨天,刘长春用他的行动为他的祖国争取到了荣誉,当那面中国的国旗在奥运会赛场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中国人,赢得了世界的尊敬!”
“在很多人的眼里面,在很多国家的印象中,中国是一个没落软弱的国家,贫穷,混乱,落后。这是很多人的看法。而这种看法,自从《最后一个东北军》的首映之后,就已经发生了改变。借助柯里昂先生那部不朽的电影,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国家,一个坚贞不屈地中国。”
“而昨天。我们从一个小伙子的身上,看到了这个国家的内核!这是一个坚定地国家,这也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中国人喜欢把自己说成是龙的后代,而日本人喜欢说那是一条昏睡的龙。我想很多年前。一个伟人就说得很清楚,他说中国是东方一条沉睡地巨龙。可是一旦这条巨龙醒来,它的吼声将震撼整个世界!
“刘长春,让我们看到了这样地一个中国!”
《时代周刊》给刘长春极高的赞誉,与此同时,《时代周刊》还用大量的详尽的篇幅介绍了刘长春本人的经历以及他地奥运会之行。特别介绍了中国国内的体育情况。
整组文章,有深度。有广度,立意深刻。
和《时代周刊》相比,《洛杉矶时报》也关注到了刘长春,但是他们关注地角度和《时代周刊》有明显的不同。
在《时代周刊》的头版头条,也刊登着一张巨大的照片,照片上,是200米跑颁奖时候的合影,获得奖项的三个人,共同站在最高的台子上,紧紧相拥。情景很感人。
“这一刻。我们前所未有地体会到了奥运会的精神!”
“团结,友谊。是这个体育盛会的真正的核心意义!世界各国运动员聚集到这里来,不是为了争夺奖牌,也不是为了显示自身,而是因为我们共同处于一个世界之中,我们必须互敬互爱。”
“照片上地这三个人,用他们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