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准备的如何了?”王戎转眼看着一名文质彬彬的汉人道。
这汉人乃是当初与王戎一同深入大漠之人,可谓患难与共的好兄弟,而今在堂下为臣更是竭尽心力。见王戎询问,这汉人抱拳施礼道:“回禀大王,城中工匠尽数被汉人带走,好在开采矿产仍是有些人手。日以继夜劳作之下,已然小有收获,若是古察那大人此行能够带回晋国工匠,锻造兵刃一事当迎刃而解。”
由于汉朝的飞速发展,中原的晋国之兵器锻造水平也是直线上升。那异族所用的刀兵绝大多是都是自己锻造的,仍然停留在当年落后的阶段,两军交战短兵相接,吃亏的自然是异族军队了。
既然与晋人同盟,伺机改善军中的斗具质量,提高战斗力乃是关键之事。大战说来就来,有强于对方的兵刃在战事中自然多一分保护国家的能力。
王戎想了想道:“若是能借来人手,能够锻造多少刀枪?”
汉军从辽东撤走之时,几乎各行各业的百姓都被带走,留下的不过是最为普通的百姓而已。那汉人闻言道:“以常识判断,刀枪三千柄,铠甲七十领已是极限。”
“哦……古察那你先去吧!”王戎略带几分失望神色,一挥手道。
战争时期自己能够组织起来的战斗力何止是三千人?这么点兵器的更新对于整体战力的提高并没有太大作用,充其量是让自己有了一支精锐而已。换做平常的对战自然是足够用了,可对强大的匈奴简直是……
辽东城中的情况自己也是知道的,能够搞到这些资源也是极不容易的,难道连兵刃也要像晋人借么?
“大王,塞外的人手被匈奴所杀极多,剩下的恐怕潜伏不住,可要撤回?”那汉人抱拳恭敬的道。
王戎想了想道:“晋人态度未明,就算站在同一条船上消息也不如孤的通畅,不可撤回,加派人手多做准备。”
“是!”那汉人说完这件事似乎便没有什么疑问了。
消息,军情都是攸关生死的事情。就算大量的探子被杀掉,能够成功幸存的,必将在日后的对峙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塞外的形势更是左右到了河北晋国与戎国的关系,先一步或是掌握关键准确的情报,在两国的往来之间无疑也会占据主动。
古察那带着几名随从赶赴晋国境内,深知这一趟自己肩上的担子极其重要。晋国对于塞外的了解不如自己,可大概的形势总是探听得到的。一旦晋国有了其他想法,自己这一族人恐怕连个去处都没有,甚至连粮食都不够……话说回来,当初前来观察的积弩将军孟观真是个难缠的人物啊……
……
燕王府,不速之客。
“你就是靳准?”燕王司马机看着眼前的匈奴人问道。
那匈奴人依照汉人礼节拱手道:“靳准拜见大王!”
“好,赐座!”燕王司马机见此人颇为利落,于是挥手道。
靳准虽是匈奴人,但身穿汉人袍服倒也有几分儒生气质,再三拜谢之后方敢入座。
“塞外形势你且说来,若是说的详尽之前允诺你之赏金当翻倍,若是言有不实休怪本王刀下无情!”燕王司马机在谈吐间气势陡转,倒是下得靳凖脸色大变,几乎跌坐地上。
“是……是,小人不敢欺骗大王。”靳准带着几分惧怕的神色开始讲述塞外之事,燕王对此颇为满意,凝神细听。
一个时辰不知不觉的过去,塞外的风云变幻听得燕王司马机心惊肉跳!这靳准讲起来不过是寻常言语,其中夹带传闻以及民间议论,可听在燕王司马机心中,早已看出了匈奴刘渊等人的志向与那足以统一塞外各族的手腕。
野心与手腕兼备,加上各族元气大伤的绝佳时机,如何不成就刘渊的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