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对于诸葛亮的巧思是赞不绝口。与诸葛亮相同,马钧也是善于利用齿轮作为机械的动力。在这个时代,这已经是最为先进的科技知识。以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为基础,马钧做了性能上的改善,如今的木牛流马比起诸葛亮时期更加的便捷和省力。节省了人力,战事对于国内的农业生产影响便减少了许多。这也是朝中不反对北伐的原因之一。
没有了后顾之忧,战略上的施展空间便随之增加。不再像以往般需要速战速决,蜀军的战略显得更加从容不迫。相反魏国面临东西两线的压力,反而希望蜀国能速战速决,可惜是难以如愿。
留守在西线的魏军将领绝大多数都参与过伐蜀之战,川路的艰难和运输的苦处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因此就算刘禅亲自出兵北伐,包括陈泰在内的所有魏将都认为固守是最为安稳的策略,因为蜀兵不过一两月的功夫就会粮尽而退。
刘禅的大军就屯驻在武功城下,魏国武功守将爱靓闭门不出。陈泰的五万大军屯驻在武功的东侧,与武功城形成了犄角之势,对峙蜀军。关彝,文鸯轮番去魏军营前叫战,陈泰根本不予理会。只是不断的加强防御,与蜀兵消耗时日,等着蜀兵粮绝而退的那天。
从根本上讲,陈泰的策略并没有错。双方兵力大致相等,一旦交战死伤再说难免。左右蜀兵的粮草有限,何不等其自动撤军?节省军力也是当务之急,毕竟东方的战事还没有好转的迹象。
安汉将军张微指挥蜀兵不断搜寻邓艾等人的踪迹。虽然蜀兵熟悉山路,然而川中茫茫大山,要搜寻几十人谈何容易?一连数日都没有进展,无奈之下张微只好不断的扩大搜寻范围。邓艾虽然身处死地,然而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是陛下的旨意,不可违背。
又过了数日,有蜀兵在山川中发现了魏军士卒的尸体,尸体已经露出了森森白骨,依照推断多半是人为造成。茫茫大山之中,不敢生火造饭,只依靠野果山菜任谁也吃不饱。在这个时代人吃人也是常事儿,尤其是东汉末年就算是易子而食的现象也是司空见惯。
张微深知邓艾狡猾,不敢放松警惕,依旧是保持各个方向的搜寻力度和范围。果不其然,在发现魏兵尸体的方向,一连几天都是毫无所获。而在另一个方向则是有了新的发现,十几具魏兵的尸体被蜀兵找到。
比起最初的那具惨象,这十几具尸体的倒是保存的相对完整。附近的地下隐约可见曾经有人试图掩埋的痕迹,不过坑挖的并不深,大小也不够,料想是魏军已然没有埋葬同伴的力气。
眼前一亮,张微加大了这一方向的搜索力度。魏军的尸体相继被发现,前后已经不下三四十具,其中不乏将领级的人物。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支蜀兵小队遭到了魏人的袭击,五六个魏人猛的从树林中蹦出来,砍翻了两三个蜀兵就要抢夺蜀兵的干粮。
附近的蜀兵闻声赶来包围了魏人,魏人一个个蓬头垢面,衣衫不整,面黄肌瘦比难民都有不如。短暂的交锋之后,一名最为凶猛的魏将被杀,余者被生擒。经过审讯,被杀的魏将正是邓艾的心腹大将师纂。而被擒住的人中也有斩杀董厥的魏将田续。
从俘虏口中得知了邓艾的讯息,张微便命人将这些俘虏和相关的讯息送往前线,交给蜀汉皇帝刘禅发落。
连续一月的攻杀,寿春的情况并不乐观。城中的魏军只剩下一万余人,城外的吴军也折损了三万余人。战事惨烈无比,直到司马望回合了胡奋等人的青徐援兵南下支援才得以好转。丁奉留下两万吴军围困寿春,自带五万人马北上迎接司马望的魏军。
司马望已是尽其所能的最快赶到,可寿春已被围困一月有余。吴军在城外早布置好了防御工事,各个营寨环环相扣,想要接近寿春必是一场鏖战。数次观察过吴军阵地后,司马望与徐州刺史胡奋等人商议,凭借手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