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些学的也不透彻。农业社会最为重要的便是人力和粮食,人力蜀汉不缺,但至少实际人口的一半都在世家大族手中。

    国家控制的人口每年缴纳一定的收成作为赋税,剩下的便是个人的收益。佃客则是使用国家的土地,所得的收成与主人家分成。来自于后世的刘禅,对于目前这种状况很是看不过眼。国家养你们,给你们俸禄给你们土地,到头来一个个都去用损害国家利益的方式谋取私利。这算什么?这是问题之一。

    蜀地盛产蜀锦,这是名副其实的奢饰品。当世之下谁家若是有蜀锦,那足以炫耀个一年半载。就算是吴魏两国的国库中也不见得有多少。这是好动西紧俏货,不知不觉刘禅的心思放到了商业上。佃客户籍的问题牵扯到整个社会,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在此之前,便把心思放在商业上,通过贸易来增强国力。

    这个时代的商业比起农业和工业简直是天上地下。首先百姓生活并不宽裕,一年到头家里够吃能活便是安居,没有什么富裕的物资用来交换。作为交易用的金属货币并不流通也是另一个原因,你给我的我用不了,我给你的你花不出去。这样一来百姓也好,为官的也好都更喜欢以物易物。

    蜀魏两国敌对又长年开战,彼此之间几十年没有贸易往来。魏文帝曹丕曾在给群臣中的诏书中自嘲难以搞到蜀锦,由此可见蜀锦之珍贵及两国的贸易状态。蜀吴之间贸易较多一些,交易的数量也是有限。蜀郡方圆百里都是纺织业旺盛之地,比起吴魏两国用来交易的物资,蜀锦的产量远不是吴魏两国可以承担的。就好比魏国用马匹交换吴国的奇珍异宝,吴国又用奇珍异宝和马匹交换蜀锦。蜀锦的库存越来越多,吴魏的珍宝和马匹却是有限,这也是蜀锦价格不断上扬的重要原因。归根结底,是这个时代的生产力低下。刘禅不能去帮助吴魏提高生产力,使其加大对蜀锦的购买力度。只能另寻他法,找其他可以扩销的方法。

    对外贸易需要加强,国家内部的生产更要加强。生产力低下并非是吴魏的专利,蜀国也是如此。其中最为主要的便是盐铁。魏国地域广袤,内陆有盐池,沿海可产海盐可谓盐之大国。吴国环海之地甚多得海盐之利,自给自足也不费力。唯有蜀国既没有盐池更没有海盐,只有井盐。

    秦朝的蜀郡太守李冰很早便在成都平原开凿井盐,其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所谓井盐便是通过打井,抽取地下的卤水,然后煎制成盐。井盐是川中盆地的特产,但在这个时代打井取盐的地点少之又少。受到工具的限制,井并不是很深,只能汲取到浅层的盐卤。

    这个时代的金属只有铜铁,铜的产量稍好一些,铁就是少之又少了。农耕器具,军事装备哪一样都要用到铁。蜀国只有两处山中发现了铁矿,铜矿也不多,而且地点还是在南中。

    由此说来,此次的武阳之变更是应当重视起来。南中的安定与团结直接影响到战略物资的产量。刘禅想要发展壮大国家,南中地区要格外的重视。

    有了计划便该行动,于是刘禅传令虎贲羽林二卫各抽出二百人护驾,带着关彝张遵等人浩浩荡荡一路南行前往奔马庄。

    杨戏与樊建此时正在府中商何审讯陈许二家的相关事宜。陈袛,许游固然是罪责难逃,但这两大家族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被牵连的状态。依照法律条文说话,便是连坐。这是刑罚制度的一种,也是震慑世人的手段。杨戏等人不会因为无辜被牵连者感到惋惜,因为这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只是比起定罪,更重要的是从陈袛这里得到四郡叛乱的内情。尽早的平定四郡才是关键,几万蛮人背后牵扯的搞不好是蜀汉的大后方——南中地区。此事要尽速解决,更要办得稳妥得当才行。一个不慎激化两族矛盾,那蜀国便是灾祸连连了。

    可陈袛本身就是智慧超群,才识过人之辈。阴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