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错,可总缺些什么,让人难以安心。

    同样的疑问在刘禅脑海中也是反复的思虑。方才杨戏,诸葛瞻二人连番直谏,自己忍无可忍,不理二人,回到寝宫休息。耳边终于清净,心中却又翻滚起来。杨戏磕头不止,额头溅血;诸葛瞻泪流满面痛声疾呼的情形徘徊眼前。是我做错了么?冷静下来的刘禅扪心自问。古人的思维有时真的难以理解,纵然身处其中,隔膜依旧是不少。很多事情看似简单,非常好应付,一旦涉及到内在,便是鸿沟。

    不知何时,张皇后走了过来,刘禅一把拉住张皇后,拽入怀中。

    “杨公和诸葛瞻皆指朕不是,朕好困惑。”在张皇后的面前,刘禅总是愿意吐露心声。

    “陛下,杨公和诸葛大人都是忠君爱国的人,应该多多听从他们的见解才是。”张皇后见刘禅苦闷,疼惜的劝道。

    “朕何尝不知,只是今日。”

    张皇后见刘禅有几分懊恼,接着劝道:“臣妾曾闻兄言,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两位大人固是冒犯陛下,可忠言逆耳未必是坏事。”

    刘禅一听,心中稍有几分释怀道:“如此说来是朕冲动了,安国侯有何话讲?”

    张绍早先被封为安国侯,既然张皇后提到,不妨也听听张绍的见解,毕竟都是一家人。此番击败陈袛也有张绍推波助澜。

    闻如此问,张皇后起身离开刘禅怀抱,跪在地上道:“臣妾不敢,请陛下降罪。”

    刘禅见状倒是一愣,旋即明白此举必然和张绍所言有关,于是道:“快快起来,朕命你言,何罪之有。”

    张皇后仍是不起道:“臣妾恐冒犯陛下,不敢直言。”

    “朕赦你无罪,安国侯也无罪。”说话间,刘禅已将张皇后扶起,坐在床上。

    “谢陛下圣恩,臣兄言除奸扫佞是好事,但……”虽已赦无罪,张皇后依然有所顾虑。陛下若听得进这番话,尚且无事。若是相反,就算赦了无罪,日后对张家也必然有所芥蒂。

    刘禅也是有所察觉,伸头在张皇后额前轻轻一吻道:“直说无妨。”

    张皇后也非是常人,下定决心接着说道:“家兄言陛下近来举动失宜,不合帝风,朝中多有意见。今番视国家纲纪为儿戏,虽迫陈袛授首,然必失人心。让臣妾尽力规劝,勿使陛下专于小道。”一通话说完,张皇后不禁心头狂跳。刘禅紧绷的面孔毫无变化,张皇后更是心惊。

    “呼……安国侯所言与杨公等人相同,真的是朕错了……”长叹一声,刘禅一脸失望。

    “安国侯如今何在?”刘禅转念问道。

    “家兄说陈袛羽翼众多,陛下有失众望,唯恐众心难定,应先联络朝中大臣稳定人心。”见刘禅如此,张皇后终是放心。

    “安国侯对朕忠肝义胆,真是难得。朕岂能辜负皇后与安国侯一番苦心……快!来人啊!速速带朕去见杨戏,诸葛瞻两位大人!”刘禅说着说着,想起刚才对二人置之不理,急忙起身去寻二人。

    此时朝廷内外早已炸开了锅,群臣聚集之处多有议论是非者,其中不乏陈氏党羽门生煽风点火。

    尚书台中一片争论,有人道:“陛下数番行事,有失体统,这朝堂之事,以国家为质过于儿戏!”

    “哎……我等有何办法,陈奉宗都落得如此下场,日后我等还是乖乖奉命行事的好。”

    “非也,非也,国家纲常焉能儿戏?你我身为人臣,岂能视若无睹?”

    “听闻陛下有意彻查贪墨,如今看来此令势在必行,自身难保,还有心思兼顾其他?”

    正吵杂间,门口处一声断喝:“尔等皆是朝中大臣,国家有难不思匡扶,反欲保全自身,皆是何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