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果按照每颗这样的恒星周围有两到三颗类地行星计算,总共有数百亿颗类地行星。

    明显,在未来十万年之内,人类的规模不可能膨胀数百亿倍,也就不会出现生存危机。

    最后,人类的科学发展速度是加速模式,即科技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因而谁也无法保证在十万年后,人类依然遭到光速限制。

    问题是,这个预测,在人类文明中依然有很大的市场。

    说白了,人类就是一个生活在危机意识里的文明,也正是不断涌现出来的危机,让人类拼命向前。

    这个前途暗淡的预测,鞭策着整个人类文明。

    当时,对很多人来说,十万年并不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要知道,一些深入银河系进行探险的宇航家在理论上能够存在一百万年、以至是两百万年,因为榧.们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冰冻状态下度过的。

    换句话说,在这些探险家探索了整个银河系之前,恐怕人类就已灭亡了。

    当然,这同样是杞人忧天。

    可是不管是不是杞人忧天,这个偏执狂般的预测,在人类文明中引发了宇宙时代的第二次科技大迸发。

    一时之间,几乎整个人类都开始为十万年后的生存而努力。

    只是,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仍然极为悲观。

    在理论上,折叠三维空间肯定办得到,只是所需要的能量,超过了人类的能力,以至超过了人类掌握所有能量的总和。主要就是,人类本身就生活在三维空间里,是三维智慧生命体,因而要想折叠三维空间,首先就得处理折叠时产生的空间能量溢出问题,而这也得依靠能量。

    当时,科学家给出了一个结论:除非宇宙这个三维空间本来就是扭曲的,在某些地方存在重合点,不然人类只有在摆脱了三维空间的束缚,即成为四维智慧生命体之后,才有能力折叠三维空间。

    现实上,这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概念。

    比如在一张纸上,如果存在着某个二维智慧生命体,不管怎么折叠这张纸,这个智慧生命体都不知道它存在的空间是扭曲的,只有在偶尔到达某段折痕处,突然进入到了纸片的另外一块区域时,才会发觉它的空间已经被折叠了,而且能够从折痕处间接前往非常遥远的另外一个地方。

    对生活在三维空间里的人类来说,也是同样道理。

    结果就是,一些科学家开始寻找宇宙空间中的“堆叠点”。

    当然,这些科学家深信,宇宙这个三维空间肯定不是绝对平整的,而是一个非常扭曲的三维体,因而在宇宙空间中,肯定存在一些堆叠点,而这些堆叠点就将成为人类克服空间距离的基础。

    现实上,这个想法也很容易理解。

    同样拿纸片做比喻,如果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的某一角上涂上一滴胶水,然后与相对的一角黏合,那么纸片就被扭曲了,而且生活在这张纸片里的二维生命体就能从黏结点间接到达纸片的另外一角。

    那么,在扭曲的三维空间里,这个黏结点是什么呢?

    最初的时候,科学家认为是质量超级大的天体,比如黑洞。因为在科学家看来,黑洞所产生的超级引力,或者说聚集的大量空间能量,足以时空间扭曲,然后与遥远的另外一处空间对接。随后,科学家又把黑洞与一个相对的天体、即白洞联系了起来,认为黑洞与白洞正是三维空间黏结点的两种表现方式。当然,这也正好注释了为什么黑洞在不断吸收能量、白洞又在不断释放能量。

    只是,没过多久,科学家就推翻了这个论点。

    原因很简单,不管黑洞的空间能量有多强、也不管白洞释放了多少能量,两者的作用都是在三维空间内部,而无法超越三维空间,因而所产生的空间扭曲,也就不可能超越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