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以成建制的歼灭俄军作战部队为目的,不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还要承受更大的伤亡。

    事实上,歼灭敌人,不一定要消灭敌人,俘虏敌人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正是如此,第三十八集团军的突击部队都比较小,一般由两个营组成,在俄军战线上的突破口也不是很大,毕竟在没有后备兵力的情况下,也就没有必要扩大突破口。突击行动只有一个要点:速度。

    这时候,戚凯威的一个独特安排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时,协助第三十八集团军作战的陆航联队没有参与垂直突击行动,而是全力以赴的为第三十八集团军提供后勤保障,即以垂直空运的方式,为分散突击的部队提供弹药、电池等必需物资。

    这其中,地面战平台的电池最为重要。

    当时,战场上的绝大部分电力设备都遭到了破坏,因此第三十八集团军的突击部队在深入敌人防区之后,补充电能成为最主要的问题。显然,把电力供应设备送上去很不现实,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战地上为地面战平台更换电池。所幸的是,地面战平台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种情况,电池可以通过吊装的方式整体更换,所需的只是一台小型吊车,平台的乘员就能完成全部工作,不需要安排专门的工程人员。更重要的是,所有地面战平台都能临时安装小型吊车。

    可以说,充足及时的后勤保障,是确保部队持续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

    当然,除此之外,官兵的精神状态也是决定部队持续作战能力的主要因素。

    在高强度的突击作战中,官兵的精力消耗非常大,即便是训练有素的军人,也最多坚持两到三天。

    所幸的是,这不仅仅是中国军队的问题,也是俄军的问题。

    在防线被突破之后,俄军只有一个选择:撤退。

    问题是,撤退的通道已经被堵死,因此俄军只能全力突围。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因为俄军还得在突围的时候,时刻提防着第三十八集团军的小股突击部队。可以说,俄军片刻都不得安宁。

    当然,这也有空军与远程炮兵的功劳。

    在第三十八集团军与第十五空降集团军浴血奋战的时候,中国空军出动了上千架战斗机对俄军进行轮番轰炸,两个集团军的远程炮兵、以及部署在大后方的远程炮兵也在轮番炮击没有遭到攻击的俄军部队。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绝大部分俄军都得绷紧神经。

    显然,最先崩溃的不是中国军队,而是俄军的前线部队。

    激烈的战斗从十五日上午持续到十八日清晨,俄军在突围无望之后,开始向最近的中国军队投降。十七日夜间,托木斯克方向上的六个俄军师率先投降,近十万名俄军官兵向不到四千名中国军人投降。十八日凌晨,巴尔瑙尔方向上的五个俄军师投降,五万俄军官兵向六千中国军人投降。十八日清晨,新西伯利亚方向上的七个俄军师投降,十万俄军官兵向一万名中国军人投降。

    到此,已有二十五万俄军投降。

    在这些投降的俄军官兵中,只有大约三万名伤员,其他二十二万人,都是在绝望的情况下放下的武器。

    只是,战斗还没结束。

    十八日上午,第三十八集团军的两支突击集群越过新西伯利亚,继续向西挺进。

    因为在此之前,第三十八集团军从未越过新西伯利亚,所以这等于扩大战区,即按照戚凯威的意思,向鄂木斯克前进。

    打到这个时候,布鲁希洛夫已经束手无策。

    虽然布鲁希洛夫认为应该撤退到鄂木斯克,沿着额尔齐斯河部署防线,但是俄罗斯总统再次干预作战行动,要求布鲁希洛夫无论如何也要把中国军队挡在巴尔巴草原东面,不能让鄂木斯克受到威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