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且国境地带也无当番守望的戍卒,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由于郡国兵罢省过多,一旦遇到边郡和内地郡县发生动乱,往往措手不及,事到临头才增兵置将,派中央军前往征战。

    为了弥补以上各种问题,则在各郡国重要地点,设置长期的屯兵,以代替番上的正卒,这种长期屯兵有黎阳营c度辽营c象林营c长安营c雍营c渔阳营c扶黎营及侯c坞等,这些营均有校尉带领。

    又在边疆地带,利用弛刑徒或少数民族从事防守,以代替从前的戍卒。

    刘焉也是因黄巾叛乱不止,才增设五部人马,让刘璋c刘瑁c沈弥c娄发等将带领。

    刘秀罢兵以后,遇到边境或内地有事,中央兵不足以应付,只得临时征集。但由于取消都试,征集来的士兵未经训练,战斗力很低,所以只好转而依靠募兵。

    募兵规模越来越大,中央军均由招募而成,地方郡县保留的少数军队也由招募而成。

    最后,募兵制取代了秦汉以来的征兵制成为东汉最主要的兵役制度。

    东汉募兵制的招募对象主要是农民c商贾和少数民族,招募的办法有以下两种。

    一是募以财物,招募士兵往往是临时遇到非常军情,所以必须用钱财加以诱惑。

    刘秀起兵时,任光向他建议募兵,任光说:“人贪财物,则兵可招而致也”

    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招募士兵戍陇右,每人给钱三万,应募者都是冲着财物而来。

    二是免除赋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孙策就曾以“乐从军者,一身行,复除门户”为条件,募得士兵万余人。

    现阶段刘璋只能选择募兵制,这是因为自光武帝刘秀废止定期训练考察的都试制度,使的各郡国征兵整体战力低下,而募兵者,有勇敢c奔命者,战力又高于征兵,所以对于想练就强军的刘璋而言,募兵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其实刘璋更倾向选募,何为选募?

    选募对于募应者较高,要具备较好的体力,才智,技能条件才能入选。

    如李光将兵五千,皆精选而来,名为勇敢,多为楚之剑客,入营后在张掖,酒泉等郡,教射当地屯田军民,以备匈奴。

    汉宣帝时也曾选募健壮习射者三百人,名为伉健从军。

    这种选募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含有选锋的用意,其实也是选用精兵而已,刘璋也想用选募之法,所以早早吩咐吴壹,严格募兵,宁勿滥用。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