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城镇风味小吃屈指可数的人物是油饼张,现已传至第二代张一饼手里,张一饼本人的烙饼技术还算一般,家里真正的顶梁柱是老婆李氏、李小娘,小娘一双巧手,烙出来的饼人人称赞,在桃城镇还有小娘一饼之说。
夫妻二人成婚多年,但膝下无子,虽然张一饼的老爹对此颇有不满、一直催着儿子纳妾,可是儿子很是爱这个老婆不忍纳妾。
张家饼铺生意一直不错,家境颇为富裕,在桃源镇算是富户。
可是一日烙饼不烦、两日烙饼不烦、百日烙饼还能不烦吗,更何况一饼的老爹年事已高,想抱孙子都快想疯了,对于媳妇一直未怀上孩子,心里是越来越不满。
直到有一天,老头子的不满终于爆发了。
那是庆历二年四月八日的事。
那一日正是佛生日,桃城镇内不少居民都拖儿带女全家出动前往桃城镇和新仓镇之间的普照寺参加浴佛斋会。
张老爹和老伴也去了,就为图个热闹,求个平安。一路上相互唱和着喜气洋洋的,直到进了庙烧了香、拜了佛、施舍了香油钱。
出来领了煎香药糖水,遇到相识的邻里相互赠送的时候,张老爹遇到了一位自己儿时的好友,此人姓吴名亮,两人一照面,激动得张老爹差点哭出来。
若问为啥张老爹跟这个吴亮会有如此深地情义,那要追溯到张老爹地老爹还健在的时候了。
忆往昔,张家跟吴家左邻右舍,张老爹儿时经常在吴家玩耍,吴家老爹和张家老爹又是沧州同村的猎户,两人也从小是好友,传至下一辈张老爹跟这个吴亮也是对天盟过誓、对地磕过头,斩过公鸡、烧过黄纸,地好兄弟。
不料世事多磨,等到张老爹和吴亮这一辈的时候,宋辽交战拆散了这对好兄弟。
不过也正因如此,他们才开始了各自真正的人生。
张老爹孤苦一人南下流落到桃城镇,结实了目前的这个老伴,老伴家那时还只是在土市子里摆摊的,哪料自从得了这个好女婿后,家业蒸蒸日上,从一地摊逐渐爬到店铺,最后还闯出了名,也就是现在的油饼张。
以上是张老爹地人生。
至于吴亮则走了条跟张老爹完全不同的路,吴亮头脑聪颖,兵荒马乱那会便躲进了道观里,靠着给观里砍柴度日。因为表现好,再加之机缘巧合兵灾过后,吴亮便正式入了道观当了道士,学学读书写字、念经画符,一天懂得比一天多,直到有一日,他终于读完了道观里所有的书,吴亮发现自己可以出山了。
尽管这时年岁比较大了,可是吴亮还是精气神实足,为了能一展抱负,吴亮进过京、去过大辽,还游历过西夏,穿越过吐蕃,做客过大理。对于当时之事,吴亮有着自己精辟独到的见解。
这一次吴亮刚离开江西龙虎山,经过跟张真人一段时间的接触,吴亮得到了这位龙虎宗头号人物的认可,临走时还收到了张真人地推荐信,信是给京中某位大人地,不过听说这位大人目前正在离京前往庆州。
也许是在自己人生旅途这条上走的太急了,下山后吴亮突感身体不适,原本趁热打铁登门拜访那位大人地计划不得不中途搁浅。
病来如山倒,吴亮掐指一算自己时日不多,如果再强迫赶路的,恐怕最后得到的是条不归之路,阎罗王那里可是有他一号地。
“哎。。。人生几何、人生几何!”吴亮一边痛惜时光不能倒流,一边惋惜自己生不逢时。
在穷乡僻壤困顿了一段时间后,吴亮总算感觉自己身体好了点,可是就算好了点他也无力再次远行了,他可是肉眼凡胎、并非铁打的金刚不坏,估计是老天有意让他停下来,吴亮常常这样安慰自己。
日升日落、月圆月缺,江南乡间淳朴的景色古朴的民风,渐渐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