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时期社会中劳动人民的凄惨生活,所以相对于儒家的过分讲求“礼”,墨家更注重刻苦、节俭的生活习惯,而且不吝于做低层的劳动工作,被儒生辱为“淫巧之技”,生活上的偏差,立场上的对立,师门的派系问题和思想上比“仁爱”更难遵从的“兼爱”,使得截教中两个主力流派从一开始就存在不和谐地声音,不能同心协力、一致对外。

    而创立法家与名家的韩非与公孙龙则是阐教门下弟子。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地一派,主张“以法治国”,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法家重视法律,反对儒家的“礼”,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法律的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件的所有权。“兴功惧暴”,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韩非因为阐教被打压,又结合自己从师门听到的截教与玄天教的事迹,觉得祖师爷行事保守,手段不当。因此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集法家大乘,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其实在反对截教的同时,也暗中显示出自己对师门低调行事的不满。

    名家则是以提倡循名责实为学说的流派,提倡“正名实”,正是“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实相符”。大乱期间,局势动荡、混乱,很多礼法名存实亡。名家由此崛起,强调事物应该“名乎其实”,藉以令天下一切事情走上正确的轨道。

    名家与各家不同之处,正是在于“正名实”的方法,他们主要辩的内容,又多半是与政治实务无关的问题。因此,名家的理论被其他各家一致冠上一个“诡辩”的恶名。

    除了这几家之外,玄天门下弟子则发展出更多的教派,诸如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兵家、医家等等。白石一门,传下的杂学最多,并且都是他前世记忆中的一些东西。这些知识对成仙得道并没有太多的用处,但是用在人间,却效果显著。

    阴阳家为邹衍所创,他乃是延生一脉的传人,通过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把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又称“五德转移”。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他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在政治伦理上,邹衍认为“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赞成儒家仁义学说。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

    所谓的纵横家,“纵”指合纵,横指连横。合纵便是联合弱小,集中力量对付强敌,所谓连横,指弱国分别与强国结盟的策略。

    纵横的来历,据说是因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纵横家的意思就是说只要能精通了这一家的学说,虽天下之大,也处处可去。鬼谷子王诩,便是首创这一学说的大家。

    农家者流,出于许行,他出山之后担任鲁国的农稷之官。其言多重播百谷,劝农桑,以足衣食。农家主张与民同耕,进而论及君民并耕,此可说是一个很大的自由平等之观念,故不免引起重视“正名”的儒者之反对,认为这是弃君臣之义,徇耕稼之利,而乱上下之序。

    孙武创兵家,专门研究战争。如何从大局上把握战争,是兵法的关键。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关系到一国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被人奴役的大事。兵法也可以将它看成既是一部如何统治国家,制定国家战略的指引;又是一部如何领兵打仗,制定战争战略与策略的。

    医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