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户”,甚有规范。汪明荃回忆道:每次到邵氏的制片部,都会看到方逸华c黄家禧c温柏南等领导。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永远看见一个高挑的背影,躲在房间里练习大字。去得多了,才知道这位经常笑容可掬,头发灰白的中年男人,就是蔡澜。我们试过在清晨时分入邵氏片场,跑到后山,会看见狄龙或者姜大卫,骑着马游荡,他们并不在拍戏,只是每日的例行早课。”
不过对于邵氏员工宿舍,汪明荃也并非都是美好回忆。七年前,也就是66年8月28日邵氏电影《黛绿年华》杀青前夕,邵氏女星宿舍102室套房厕所里,悬挂在空中的电影主演李婷被人发现,当时她人已窒息,披头散发,眼球突出,舌头长伸,惨不忍睹。她自杀主要是由于事业线走低,前途无望,情路不顺造成,她死后没多久,其父亲也上吊身亡。诡异的是,四年前,导演秦剑也在同一个地方上吊自尽。随后邵氏宿舍开始频频传出闹鬼的说法,一时间人心惶惶。直到现在,邵氏宿舍仍是香港最出名的闹鬼黑点之一,基于邵氏宿舍传出的许多鬼故事传奇程度媲美邵氏电影。
因而汪明荃等一班明星才对赢病己那么印象深刻,没办法,都住过这里而赢病己又讲鬼吹灯,一些恐怖的桥段段落甚至能将人从睡梦中忽然惊醒。好多人喜欢赢病己,更多人也在咒骂赢病己太坏了,干嘛想出那么恐怖的故事嘛!
对此汪明荃显然也心有余悸,不止一次对赢病己埋汰了几句,赢病己每次都是哈哈大笑而过,不管如何都是对鬼吹灯的认可嘛,这段孽缘也觉得挺有意思的。
“嘶嘶嘶!”刺耳的摩擦声绕着弯道回鸣,赢病己脚下的节奏在瞬间被燃点,那油门踏板和刹车之间配合的声音,只有用心才能够感受到。
眼底的思绪和汪明荃的话语同步着。
“邵氏出品,必属佳片”,这是邵氏电影最著名的一句宣传语。尽管作为商业化的大制片厂,邵氏电影不可能每一部都“必属佳片”,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邵氏电影确实在各种不同的题材c类型和风格内造就了大量的传世佳作。据说邵逸夫为保证出品影片的质量,甚至多次将低劣的影片烧掉以免影响邵氏声誉。
有意思的是,大陆那边的毛还曾向邵氏借过电影。1970年代中期,毛得了白内障,逐渐减少看书报。华知道毛喜欢看电影,就叫文化部分管电影的刘想办法弄一些香港影片回来。当时内地和香港没有文化的交流,刘带着华的条子,找到时任广州军区政委c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韦。韦透过关系,找到了一位与邵逸夫交好的香港律师朋友,并提出向邵氏电影公司借影片。邵逸夫得知情况后吃了一惊,以为内地要批判他的电影。律师朋友安慰他说:“怕什么啊,现在尼克松都到了北京,你为什么不能够以电影为纽带,和北京搞好关系呢?”邵逸夫接受了这位律师朋友的建议,同意把影片借给内地。也因为借电影的关系,邵逸夫和内地的关系慢慢升温。之后邵逸夫到上海等地秘密参观,当时刘以文化部的名义亲自打报告,向上面请示要请邵逸夫回来,中很快就批了下来。这已经是两年后的事情。改革开放以后,邵逸夫回内地办学校,几乎遍及每个省,这一切,都与毛先前看他们邵氏电影公司拍摄的电影不无关系。
至此,邵氏开始以垄断性的姿态征服所有的海外华人电影市场。奠基于邵氏片场的雄厚基础,影片的年产量节节提高,鼎盛时期,邵氏片场拥有16个摄影棚。从1966年开始,邵氏始终保持着每年3040部的电影产量,在香港电影市场已经开始垄断本土半数以上的票房,在1969年的香港十大卖座电影中,邵氏电影占了5部;而台的台北市每年的十大卖座影片中,邵氏影片从不下2部,有时多达7部,直至邵氏结业,为华语电影留下了1000多部作品。这都和邵氏影城的建立有着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