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嘉庆六年七月,陕西同州府朝邑县邑庄大户何氏族长何守财和其弟何守富突然赶到陕西巡抚衙门,向巡抚姚促举报:南洋总督何贵意欲叛国西逃。

    刚一接到这份举报的时候,姚促还以为何守财兄弟两个是在跟他开玩笑。没错,他是跟何贵没什么交集,但也知道何贵在朝廷上的力量。虽然最近十年何贵差不多一直在南洋,但其人在北京朝堂上的影响力却非同小可,尤其是跟如今主持朝政的文华殿大学士刘墉交情不浅,还有那位孙士毅孙大人,听说也正是听取了何贵的建议,才得以重新复职的。还有,当年和珅逃遁这么大的案子,人人都在怀疑何贵,朝廷不也没把他怎么样?甚至于,嘉庆见何贵长年镇守南洋,劳苦功高,在兵部尚书衔之后,又升其为一等伯爵以未安慰,可见对基人的恩宠程度。这么一个人,别说是他一个陕西巡抚,就是陕甘总督当面,也不敢随便招惹。

    可是,姚促也明白何贵跟陕西何家的关系。何家原本就只是邑庄一个小地主,正是因为何贵,才成了如今陕西闻名的大豪之家,家里还有几个四品五品的官缺顶着,如果不是非常紧要的事情,何家凭什么要出首状告何贵?难道他们就不怕何贵事后报复,或者招来忘恩负义的骂名?再者,何贵凭什么要叛国西逃?南洋如今虽然人不多,却也是天下数得着的富庶之地,在那里当官的哪个不是肥得流油?听说在当初死活不愿南下的那个爪哇知府,现在在巴达维亚都整天拿燕窝漱口呢,过得比他这个巡抚还滋润许多。何贵身为南洋头号大拿,上有天子恩宠,下有功勋护持。没人敢招,无人敢惹,土皇帝当着,小日子不知道有多美,又有什么理由叛国?

    思来想去,最终,姚促还是没敢私自向朝廷禀报这一事件,而是将此事先行禀告了陕甘总督惠龄。此时,经过数年的连续镇压,各地的起义军已经差不多被消灭怠尽,只有少数几股在芶延残喘。惠龄在任湖北巡抚地时候,因为在起义军手里吃过大亏,也一直把注意力放在被围困在秦岭的一部起义军残余身上,生怕再放跑了敌人,好不容易得来的总督之位再被嘉庆一怒之下给撸了去。可是,何守财兄弟两个报的案子也是非同小可,先前和珅遁逃已经让大清朝廷,让那位嘉庆皇帝,甚至还有已经死去的乾隆爷丢够了颜面。如果再有一个南洋总督叛国西逃,嘉庆非被气疯了不可。所以,虽然此举可能会得罪颇受恩宠地何贵,但惠龄在考虑之后还是不得不乍着胆子上了份密折。同时,为了以防万一,日后好给何贵一个交待,他还下令将何守财兄弟两个下狱,并派兵包围了邑庄,将邑庄上下,反正跟何家有关的人,全部逮起来关进了大牢。

    然后,在众人忐忑不安的等待中,时间就到了嘉庆六年九月。这个月,嘉庆皇帝的旨意到了西安。在这份旨意之中,嘉庆命令惠龄放了何家众人,并褒奖了何守财兄弟[无敌龙会员老刘手打整理]两个的“忠厚诚实”。奖了两人一人一个从三品的官缺就没有了下文。不过这也已经足够子,既然奖了告状地,那被告的自然就不可能有好事儿了。

    而果然,之后不久,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席卷了整个大清国:南洋总督何贵失踪了!与之一起失踪的,还有其一直呆在广州的妻儿。

    再之后,文华殿大学士刘墉,武英殿大学士孙士毅两人上表语辞。

    原来,惠龄的折子呈到北京的时候,这两人曾一力为何贵做保,声称何贵绝不可能做出那种有负君恩的事情。可是,事实却让两人大为沮丧。只不过嘉庆帝虽然愤怒,却还知道刘墉跟孙士毅两人是少不得地重臣。尤其是刘墉,更是老一辈元老重臣中硕果仅存的几位之一,经验丰富,不可或缺。所以一再下旨挽留,最终,好不容易地将两人留在了朝廷上。

    但是,嘉庆再三的挽留也就只是留下了几个老朽。如果说先前和珅以及那笔庞大家财的失踪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