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丢向空中,由空而下的芦苇,飘然落在江上,达摩纵身一跃,突然双脚已经四平八稳的踩在滔滔的水中,达摩闭目,呼呼一阵东南风起,转瞬之间,那支芦苇乘载著西天祖师——第廿八代的达摩,风驰电辙般,悠悠渡江北去了”。精彩!果然好手段!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这水上飞的轻身功夫并非源自于这个印度老和尚。
《论语子罕第九》有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可以想象,孔圣人立足江上,凌波踏浪,飘飘欲仙,气走诸脉之际,尚且行有余力,慷慨陈词曰:“光阴好比那个河中水,它日夜流去呀不能回”,其镇定端凝处,直不动如山时,俨然一派武学大宗师的风范与气度。
两相比较之下,达摩祖师不免逊色了许多。首先他脚底下要踩着一根芦苇,借以增大脚下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其次行功之时不能开口说话,这显然是功力不到家的表现。最奇怪他还要闭目,不厚道地猜想一下,莫非是祖师对自己这门功夫信心不足,所以提心吊胆,生怕一不小心掉江里有损威仪?
世人皆尊孔夫子为文圣人,却不知孔先生其实是一位文武双全的绝世高人。《论语阳货第十七》记载了一件小事:有一日,孔先生去某地找一位武学高手切磋武艺,见面之前,先听此人弹奏了一首碧海潮生之类的曲子。一曲奏罢,孔先生莞尔一笑:“这个人功力太弱,杀鸡岂用宰牛刀啊。”(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正是:达摩祖师,一苇渡江,天下无双,仲尼不出,谁与争锋。
二,孟子vs扫地僧——内力气功篇:
少林扫地僧,历来被奉为金庸笔下的第一高手。他周身三尺方圆之内有一层无形气墙,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端得是强悍绝伦。而且此人在武学修养上也颇有见地,曾经说过一段牛x无比的语录,大意如下:少林绝技凌厉狠辣,大干天和,所以练功的时候,要以相应的慈悲佛法来化解,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才能越牛x。
这话倒是甚有道理,只可惜不是老和尚的原创,是他gj孟柯先生的语录。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公孙丑问:“师父,您最擅长哪一门功夫呢?”(“敢问夫子恶乎长?”)
孟子说:“我擅长的内功叫‘浩然之气’”(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什么是浩然之气呢?”(“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说:“一言难尽。总之这门功夫很牛x,修炼它的话,一定要和仁义道德相匹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啊。”(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看到这里,大家可以明白了吧,孟先生其实也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奇才。不过似乎孟先生更类似于一位武学理论的创始者,而非实战搏击的高手。这种尴尬的局面直到千年之后方有所改观。到了唐代,孟氏一族终于涌现出了一位出类拔萃的绝顶高手,此人以天纵之才修孟氏气功之大成,单以内力深厚雄浑而论,堪称旷古绝今。他为了纪念“浩然之气”这门家传内功,所以改名字叫作孟浩然。
这孟浩然的内力究竟高到了什么地步呢?我们且看他本人的一首诗即可明了。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八月,洞庭湖畔,水天一色。孟浩然运足了气,全力一击之下,整个湖水为之蒸发,湖畔城池为之震撼看来这个“波”字应该类似于七龙珠里的龟波气功。ps:想歪了的人主动回家面壁。
内力修为到了孟浩然这等层次,少林扫地僧那点子气墙也只能算是微末小技了。
三,老子vs张三丰——以柔克刚篇:
张三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