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知睡了多久,迷糊中觉得有人在轻轻的推我,同时有人在耳边小声的喊着:“小双,起来了。小双,小双。”

    小双是谁?喊错人了吧?我转了转身,含糊的说:“别吵我。让我再睡一会。”

    “小双,小双。”某人继续在推我。

    我的思绪渐渐清醒,终于想起昨天发生过的事,终于想起“小双”是我现在的化名,也终于想起我昨天拍着胸口说要和庄大妈一起干活赚钱的。痛苦的爬起来,把眼睛揉了好一会才完全清醒过来。匆匆忙忙的梳洗过,喝过半碗跟昨晚一样味道的稀饭,就跟着庄大妈出门。

    庄大妈临出门是吩咐小狗儿:“狗儿乖乖别乱跑,好好看着大双哥哥。”

    小狗儿乖巧的点点头,庄大妈这才背上一把类似砍柴刀的物体,提起一根粗长木棍,挽上一跟草绳,再递给我一个竹背篓,放心的出门。外面还是黑黑的一片,以我的视力,只能勉强的看到自己伸出去的五个指头。为免出意外,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紧跟在庄大妈身后,一脚深一脚浅的往更高c更远的山上走去。

    到达目的地后,东方的天边开始泛白,天色渐渐的明亮。庄大妈手脚利落的很快砍好一大堆柴,身手之快,动作之利落,跟她那枯瘦的身型形成巨大的反差。反观自己,手忙脚乱了好半天,还是没能把柴绑成一堆,最终还是得靠庄大妈帮忙才把柴捆好c挑到木棍上。我想庄大妈肯定是看出我是那种说得天下无敌,做起来有心无力的人,她非常善解人意的把柴挑到肩上,让我继续背着空竹篓跟在她后面走。

    我们往回走,走到离庄大妈家不远的一块菜地上。我依然是手忙脚乱的帮倒忙,庄大妈依然是手脚利落的摘菜,很快把竹篓装满。我试着把装满菜的竹篓背到肩上,不是一般的沉。不过,之前夸过海口,总不能这么丢人的说自己不行的,只得咬着牙背着那沉沉的竹篓,跟在庄大妈身后,费力的往她口中所说的“离这不远c山下的鹿城”走去。

    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了起码半个小时,还是没看到鹿城的影。一问,庄大妈回答说:“快到了,”她指着远处的一座紧连我们现在走着的起伏大山,“翻过那座山,再往前走几里路就到鹿城了。”

    我几乎要晕倒,这也叫“快到了”?我这时才知道,古人说的“不远”,跟现代人的“不远”观念是很不同的。举袖擦擦额上不断冒出的汗,被竹篓的绳压着的肩膀早已在发痛;望着遥远漫长的路,虽然觉得痛苦万分,但是看在钱的份上,再不行也得要硬扛着。

    好不容易才走到鹿城,庄大妈找了个地方把柴c竹篓放好。我朝四周认真的看,这个鹿城看起来风格和之前路过的洛城很相似,一条笔直的黄土大道,两边多是是黄土墙c茅草屋顶的房子,应该是民房。还有一c两家是用泥砖加木材筑成c两层c瓦顶的房子,门前挂着迎风飘动c写着字的布幡,看这阵势象是做生意的地方。再看看街道两旁,还有若干个象我们这样,面前放着柴c菜的同行。庄大妈和他们亲热的打着招呼,庄大妈边和他们打招呼,边一一向我介绍:“这个是住在山东面的马大叔,那个是住在山中的于大娘,还有那边那个是住在山西面的李大伯。。。。。。”

    我好奇的忍不住插嘴问:“庄大妈,他们都是住在鹿山上的?山上不就是你们一户人家吗?”

    庄大妈笑着说:“当然不是。山中住着好些人家。他们都象我这样,种些菜c砍些柴到鹿城来换些日常所需。”

    街上的人开始多起来,接近中午时分,我们终于把柴和菜全部卖掉,兜里多了一些类似用贝壳制成的钱币,但没有象我身上那样的类似刀币的硬币。虽然我不知道这个年代的货币是怎样兑换的,但看情形在这个年代,这种贝壳币肯定就象现在的零钱,那种类似刀币的铜币应该算是大钞。问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