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忽然说杨国忠将要与李林甫相抗衡,便有些不解。

    见他二人的眼光都望向自己,李复便解释道:“起初李林甫之所以重用杨国忠,是因为他认为杨国忠才能不大,并且是杨贵妃的同族,能在皇上身边说上话,引他入朝也能做自己的帮手。但杨国忠岂是甘居人下之辈?此前他与王鉷都是御史中丞,后来王鉷靠李林甫的推荐升任御史大夫,便引起杨国忠的不满,于是趁着深究邢縡的案件,令案犯说李林甫与王鉷兄弟有私交,以及阿布思叛逃的事情与李林甫也有牵连,加上陈希烈与哥舒翰也从中间证实,皇上因此会渐渐疏远李林甫。而杨国忠的权力却会更大,终将与李林甫相抗衡。”

    这一番话一出口,高适愣在那里,杜甫也是瞪大了双眼看了李复好一会,才问道:“胜之弟怎知道的如此清楚?”

    眼下这杨国忠与李林甫的大致情况,知道的人虽是不少,但李复说到阿布思叛逃c陈希烈与哥舒翰的证明,这些就连朝廷中的一般官职人员,也只是听闻一二,不见得能全部知晓,但李复一个做生意的,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人却知道这么多,所以他二人才如此吃惊。

    李复这才意识到自己说的有些多,便笑了笑,道:“生意场上结交人众,消息自然灵通一些。”

    高适却道:“李林甫为相已十九年,杨国忠要与之抗衡,怎会如此容易?”天宝八载,他应试中第后,兴奋不已,曾做有《古乐府非龙曲留上陈左相》﹑《留上李右相》二诗,高歌陈希烈和李林甫的功德,其中就曾说过李林甫位高权重,如今的杨国忠,不过刚刚蹿红,怎能比得上执掌大权多年的重臣宰相。

    李复见这个问题还能回答,也正好遮掩过去,便道:“以杨国忠一人之力,自是不能,但如今还有陈希烈c哥舒翰等人,加上后宫万般宠爱的杨贵妃,其力量便不能小视。虽然陈希烈为宰相也是李林甫所荐,但那时是觉得他柔顺谄媚,容易控制。最初陈希烈对朝中一切政事,也确实常常听李林甫的,所以人称唯诺宰相,但近来却开始与李林甫为敌作对,此次适逢阿布思叛逃,杨国忠拿这种事情来说事,不由皇上不防啊。”

    高适哦了一声,道:“难怪前不久,李林甫请求辞掉所兼任的朔方节度使职,并推荐河西节度使安思顺代替自己,皇上已准,原来是为避此嫌。听说近来李林甫又时常称病,朝臣都甚少见他。”

    李复道:“称病应该是真的。不知二位对李林甫等当朝为相之人有什么样的看法?”

    高适见他问了这么个问题,竟然也叹了口气,道:“圣人一朝,至今用了多少相辅,可如姚崇c宋憬之清明的,已是越来越难得。”他并未与李林甫有过什么实际接触,更没有受到什么不公,所以也不直接批评,但这么说也证明他并不是很赞赏李林甫。

    反是杜甫道:“李林甫这个人,虽然他出身于我大唐宗室,却实无才学,只会机变,善钻营,是一个阴险之徒。”他屡受李林甫之害,自然怒气不小,此时对李林甫的评价就丝毫不客气。

    李复看杜甫一点也不给李林甫面子,对其评价如此深刻,不由连连点头,道:“李林甫靠巴结讨好宦官c嫔妃,迎合上意,杜绝言路,妒贤疾能,排抑胜已,屡起大狱,诛逐贵臣,实是口蜜腹剑第一人。”

    “口蜜腹剑?!”杜甫与高适二人都不禁叫好,就连李彭都为之微笑,说这是对李林甫的最贴切的形容。

    李复挠挠头,才想起“口蜜腹剑”这个词是后世宋代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时,对李林甫的评价而来的,怪不得二人觉得新奇。

    李复说的兴起,又道:“圣人一朝,所用之相,姚崇通达知变,多谋善断;宋瓃则善持政务,刚直无私,二人合作,有如太宗时的房杜。此外,如韩休c张九龄的清正,卢怀慎的俭德,张说的文治,张嘉贞的吏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