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可惜这样的人才,竟也和我一样得了落榜的下场。不过胜之写此诗,恐怕也是心中有如此的胸怀和报负吧。”

    李复一怔,他自己写这首诗的时候,并没有想那么多,但自己内心深处何尝不是如此呢,看来无意之中,也有真情流露。想起这时代与李太白并列的伟大诗人,一代“诗圣”杜子美,呼口气道:“杜子美诗才绝世,李太白天授仙才,可惜都无缘得见啊。”

    元结道:“李太白人称‘谪仙人’,其诗纵横变化,凌云百代,故有天授之说,非人可及。有‘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二语,唯太白足以当之。不过其人一生四处游历,此时却不知游到何处了。”

    按照历史,李白去载冬欲观安禄山之兵,自梁苑北上幽州,一路北上,到得十月,将抵达幽州。

    李白刚到幽州时,情绪相当高昂,以他五十岁的年纪,还有立功边疆之思,又在边地习骑射。写起诗来,也充满了立功报国的话,但不久看到了塞垣真相,情绪低落下来,因为他发现战争给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在不少诗中感慨系之。

    更使他感到忧惧的是,安禄山骄横跋扈,而且心怀叵测。在幽州地区内,到处都在扩充武备,屯积物资,准备战争。虽然表面说是对付边境上的奚和契丹,实际上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在当时谁也不敢议论,而且谁要是把幽州的真相向李隆基报告,李隆基不但不相信,而且反映真相的人往往有杀身之祸。眼看着安禄山像一头猛兽盘据在北方,时刻有可能翻腾作乱,而把偌大一片国土丢给猛兽去盘踞并借以作乱的罪魁祸首,却正是李隆基本人。

    在了解到这一切的真相以后,李白激愤不已而又无能为力,乃登黄金台痛哭,毅然决心离去,天宝十二载的早春,终于设法离幽州南下宣城。

    李复正在沉思,却听李彭道:“杜待制诗学博大,力充气盛,汪洋海涵,无所不包,而且一心为国为军,忧黎元,希稷契,生平种种报负,无不流露于书墨之中,深得圣人事父事君之旨矣。”这番评价,见识超群,卓然不凡,完全不像李彭的口气。李彭说完,看元结等人都盯着他,不好意思的一笑,道:“这是他前几个月来洛阳,家父对他的赞语。”

    李复心里一动,对啊,这杜甫和崔国辅交情甚深,自己在李憕家里住的时候,就连那墙上挂的都是杜甫的题诗,他前几个月还来过洛阳,见过李憕。只是不知此时又在何处,不过通过李憕也许能够见到他。

    还未开口相问,又听李彭道:“二哥想见杜待制,倒有个法子找到他。”

    李复大喜,忙问道:“什么法子?”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