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绍把黑板做成之后,李复去看了,只是一瞧粉笔的样子,不由暗笑。因为他只说了切成长条,那工匠果然就是切成长条,都是方形的,而不是现代那种圆柱型的,只好又交代了一遍,要以后做成圆柱形。
不过在黑板上一试,还确实好用。众人看李复拿了一个长条状的东西在新作的黑色木板上写字,都觉得十分新奇,那郑绍看了好大一会,才悟道:“原来是写字来用,怪不得要加碳黑,不然处处反光,反倒不好了。”
李复将黑板就挂在冶炼的所在,又要李昭明将众铁匠分成两班,让他们进行竞赛,在黑板上面写上各组进度,看哪一方能够先做出成果,胜者一方加一定数额的奖励。如此一说,众人更是抡拳挽袖,跃跃欲试。
李昭明见了李复这个办法,就自作主张,又让人做了一些黑板,挂在各工坊处,标上各人的工作进度,名列前茅的给予奖励。结果发现这办法很是好用,众人的工作效率一下子高了许多。后来李复去各处工坊察看,见了这个画着表格,各人所做一目了然的黑板,竟然有一种回到现代工厂的误觉。
再说郑绍知道了这黑板的用处,李复看着他又想起活字印刷来。那天问了是哪家印坊之后,李复早安排李昭明去找了那位坊主,准备将印坊接下来,现在基本都已谈定,就只等开工了。
但此时的印刷水平到底到了什么地步,李复还没有见到,心里也没有底。不过此时都是雕版印刷,绝无活字印刷,这是知道的。
李复扯着郑绍在院子里的凉棚中坐定,一人倒了一碗茶水,问起郑绍此时印刷的具体情况。
用了近半个时辰,才明白原来此时的印刷,确实都已经几乎成为雕版印刷的天下。雕版印刷所用的版料,一般选适于雕刻的枣木c梨木。方法是先把字写在薄而透明的纸上,字面朝下贴到板上,用刀把字刻出来;然后在刻成的版上加墨,把纸张覆在版上,然后轻匀地揩拭,揭下来,文字就转印到纸上成为正字。
此时印制的多是历书c佛经之类,另外就是字书c小学c诗歌集以及阴阳杂记c占梦c相宅c九宫五纬之类的杂书,印坊多是寺院和民间私人开设,官府反倒并无刻书,收集的大量书籍还都是靠手抄复制,比如闻名天下的集贤殿书院,收集五万多卷图书也皆是抄录。
李复起初觉得这个事情很奇怪,是官府不支持刻书印刷吗?但其对民间的印刷,并未有所限制,如果有,那只是不允许私自印制历法。因为朝廷的司天台还没有颁布新历,民间所印历本“已满天下”,有损皇帝的威严和“授民以时”的权利。
但细细一想,官府不刻书反而抄书的原因,大概还是社会形成的重学轻术思想,朝廷对于民间发明出来的印刷术,并未给予适当的关注。其次,华夏自简牍到纸张的发明,用手写书,形成了传统的社会生活习惯,很难被打乱,习惯的势力是极顽强的。
而这时的印刷术还是初创时期,雕刻c制版c印刷等各个环节尚缺乏比较成熟的经验和熟练的工匠。刻版较慢不说,工匠读书不多,常常有错字,有些印刷书的质量还赶不上手写的书,朝廷自然不会去采用的。另外,代表正统思想的经c史书籍或诗文集等大部头著作,这类书籍的印刷,需要相当多的经费和时间,短时间内雕刻上版,反不如抄写为快。
因此,此时的印刷还只局限在寺院和民间。只有印刷术的水平继续提高改进,那些保守思想看到更先进的事实,逐渐得以接受,这种现象才会得到改变。
想通此事,李复更加坚定尽快改进形成活字印刷的决心,因为,他的心中不仅仅是更加方便印刷此时的书籍,他还有更大c影响会更深远的目标。
于是李复大致讲了一下活字印刷的特点,郑绍边听边点头,听完后,才开口道:“东家这个法子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