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花异木。其中便以这乾阳殿最为壮观,人皆说居城外百里能望之,此外在宫城西南还有上阳宫,也是规模巨大c风景优美。”

    李复注视良久,才慨然一叹,这乾阳殿号称“居城外百里能望之”,虽有些夸大,但自己此际所见,被其巍峨的气势所震动,真的在内心深处为此时劳动人民的伟大而赞叹。站在这样的宫殿之前,真有一种自身渺小的感觉。

    他不禁有些恍忽,在这滚滚的历史车轮前进的脚步中,每一个孤单的人究竟有多大力量,即使自己决意改造这社会,能否真的改变这车轮的方向?

    李彭见他面色一时变化不停,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疑惑的问道:“李兄,你这是怎么了?”

    李复这才回过神来,掩饰道:“我是看得这一派非凡气象,深为之折服啊。”

    李彭笑道:“只是远观洛阳的宫殿便是如此,那若是李兄亲眼见了长安的宫殿,岂不更要折服的五体投地呢!”

    李复一笑,说道:“若有机会,我定去亲眼看看。”

    李彭也笑了一笑,二人再继续前行,转过几个街道,然后顺洛河而行。洛阳城中商人数量确实极多,一路之上,除去大量的酒楼和旅馆,各色店铺,还有不少小商小贩在随街叫卖,甚至偶尔还能看见明显异于常人长相打扮的外国商人,买卖物品也是五花八门,不能尽数。

    二人边行边看,李复只觉得眼花缭乱,兴致勃勃的随口赞道:“好一派繁华景象,此比《清明上河图》所绘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彭耳朵尖,听到这句话,茫然道:“什么是《清明上河图》?”

    李复一怔,《清明上河图》是宋代写实风俗画中相当流行的题材,其中以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最为有名,不过所描绘的是十二世纪宋之首都汴京城和汴河两岸的风土人情,而这时是八世纪,何来的《清明上河图》呢?

    李复脑子一转,道:“那是我在别处所见的一幅画,画的就是河两岸的市集人景。”

    李彭哦了一声,十分向往,道:“将此情此景入画,倒是绝妙。李兄一定看过很多的书画吧。”

    李复微微一笑,自己在现代时所看的书画,自是比此时的人所能接触的要多的多,加上网络上获得的信息,更是浩如烟海,岂是这时人能想象?但也不便解释,只是略为颔首而已。

    正在沉思之间,却听得几声哭泣,循声望去,见有一群人围观着什么,李复不由走过去,李彭也只好跟随。

    走进人群中,却见一名十七八岁的少女跪在那里,不时抽泣着,身前挂着一张纸,上面写着“卖身葬母”几字,旁边的人看着指指点点,摇头叹息,李复却是汗毛立起,这种事情以前只在书上见过,哪里想到今日竟亲眼所见。

    看那少女哭的可怜,李复不禁大起不忍之心,他心肠本来就软,在后世,只要见到苦苦乞讨之人,不管是不是真的,都要给些钱物的,何况此时见到这番景象。不由上前几步,细问究竟。

    原来这少女的父亲在北方从军,多年没有音讯,她与母亲二人相依为生,但后来家乡税赋不断增加,连她父亲的也算在内,到今年却是再也交不出来了,无奈之下,母女二人一起去寻亲,不料走到洛阳,母亲生病而逝,剩她孤身一人,又没有一点钱财,只好出此下策,卖身将母亲葬下再说。

    李复听闻,连连摇头,这大唐繁华世界,竟仍有如此苦难之人,看来不管是在什么朝代,下层的老百姓都是最难过的。

    看李彭也在叹息,李复问道:“身上可带得钱财?”

    李彭一怔,立即会意,掏出两贯钱来,不好意思的说道:“李兄只说出来走走,我身上没带得太多。”

    李复接过,却道:“这些不知够不够,算是我借你的。”他此时对购买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