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居然翻过了飞鸟难度的圣母峰,越过了无尽的沙漠,到了传说中的“黑人国”!看了这些,淳风不禁羡慕不已,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到更远的地方去游历一番,以后也好留下几本游记什么的让后人羡慕一下——他可没有想过自己的笔记能不能进道藏洞。
对淳风帮助最大的是那两位筑基功夫修到大成的前辈的笔记。在这之前,淳风纯粹是在瞎子摸象,一个人在慢慢的摸索。书上自然是什么都没说——那上面就只有第一层的功夫,后面的完全要自己悟;天玑也不可能教他——他自己都没有到那一步呢。结果他跌跌撞撞的,浪费了很多时间,也吃了很多亏,那两次差点走火入魔就是没有人指点的结果。其实这门功夫要过坎确实是要自己去悟,比如如何到小成,如何到大成,那是谁也不能说给你听的,你到了就到了。可是真真正正过了这个坎以后,如何修炼却是有法可依了。
这两位前辈的笔记中对于在大成以后应该如何引导真气,应该如何保持心境都有详细的记载。淳风看了茅塞顿开,这下子虽然不能让真气停下来,可让他增长的速度慢下来却是可以的了。淳风虽然豁达,可还没有到生死置之度外的地步。
可是看到最后,一位前辈笔记中的一段话却让他迷惑了:“余自真气大成以来,每日惶惶不安,唯恐天劫之将至。致使平日坐不能坐,行不能行。然今日天劫突降,不过如此耳。回想平日言行,不觉失笑矣。道门心法,重在‘自在’二字,若能真正自在,天地与我何异?安有天地畏惧天劫之理欤?”
看到这段文字,让他对如何渡过天劫有了一丝信心。可是这段文字语焉不详,如何‘自在’,如何身化天地却一个自没提,让他郁闷不已。
且不提淳风在洞中苦修,我们将目光转到洞外。
自从淳风进洞之后,天玑又闭关了。只不过这次他不是自己潜修,而是想替徒儿找出一条路来。他虽然没有修到大成之境,不知道淳风具体的情况如何,但是大致还是可以感觉到,自己徒儿的天劫怕是不远了。
天劫这玩意,说它可怕呢天青门下没一个怕的,说它不可怕它又实实在在是许多修真者过不去的坎。只不过看淳风的心志,怕会成为几千年来天青门下第一个熬不过天劫的人了。老道这个急啊,几千年才出一个的天才就这么没了,他能不急吗?二话不说,闭关去了。至于天璇,他是典型的坐不住,让他闭关也没用。让他满山跑跑,说不定还能找出个方法来呢。
而淳志,却是要为六十年一度的论道大会操心了。离下一次论道大会只有几年了,还得早作准备才行。说是论道大会,除了老一辈的人坐而论道之外,门中年轻一代还要下场比试一番。当然,这个也分文笔和武比。武比没得说,自然就是放飞剑斗法宝,而文笔却是由派中长老就各弟子修行中所遇到的问题归纳后提出,由参与者作答,若不同意别人的观点还可以进行辩论。其声光色彩之处,确实比不上武比,可激烈之处,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往往为了一个论点争的面红耳赤,不亦乐乎。本来这次小师弟回山,淳志准备让他去试一试,现在出了这么回事,只好加紧训练自己的弟子了,毕竟近两千年以来自己这一脉还从来没有跌出过三甲。
其实这件事天玑也说过淳志好几回,认为他把虚名看得太重了,对修心有影响。可没有办法,淳志不管作什么事,就一定要作到最好。天生的性格毕竟不是那么容易就改得过来的。自己弟子天资尚可,可惜就是不是参加文比的料,只能拼命训练了去武比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转眼已经是几个寒暑了。
这天天璇又在满山乱逛呢,忽然看见一道白光闪过。眯起眼来仔细看时,却见一个人奔大堂去了(所谓大堂,也就是一个大点的茅屋而已)。天璇心中一动:自己这山头平时除了到道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