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经常思考东西方文化的差别,感觉东方更注重人的情感,西方则有更多的理性。
讲到社会管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是人之初性本善,老百姓寄希望于明君c好人当道,习惯于道德礼治。要是遇着好皇帝自然是人心向善c百业兴旺c社会繁荣。西方以人皆自私为基础健全法律c以法治人,相对的社会更加理智和稳定。有时又会显得过于冷冰冰或者说有点裸。
某种程度上中医和西医代表了两种文化的典型。
西医是科学而严密,治疗效果是立竿见影,就象是一部精细的法律,随便一个大学医科毕业生c只要记性好都能轻易掌握和使用。利用器械能够准确测量各种身体参数c判断病症程度,有对应的精确成分的各种药物。正是由于西医的科学性c可重复性和良好的可操作性,使得西医在世界范围的应用远远超过中医。
中医则更象是一门艺术。对病症是先压制c调养,然后去除。首先要强调有经验,最简单的例子是微妙的脉象,其轻重缓急根本不能量化,只能凭医师自己的感觉。还特别讲究悟性,难于做到名师肯定出高徒。
又是中庸观点。正因为中医太难以把握,一旦精通却是医术高明无比,学不深的人肯定就太平庸了,两者真是天壤之别。西医比较显而易见,医生质的差别就不可能太大。这种状态极其相似于佛教禅学中的渐进和顿悟,西医是渐进方式,中医更多靠感悟。也如同佛教,渐进培养了大批标准化的西医医生,靠感悟成才的中医医师则较少,顶尖者更是寥寥无几。
子文拜读了《黄帝内经》,不禁对中医产生了深深的崇敬与折服。
写成于春秋战国的这本书,对人体生理c病理c人体解剖结构c全身经络运行等论述,比近现代才兴起的学科更精深和全面。比如现代的身心科学,许多的理论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出。
西医对病症的研究通常是用反证的方式,某种病症出现后,检测身体器官参数变化,以后就知道这些参数的出现则预示人患了这种疾病。黄帝内经却似乎是宏篇大论的讲述了各种病因对人体器官的影响以及带给人的各种症状,是由本里而至表象。太高深甚至是很神奇,几千年前的先祖竞有如此的智慧,现代的我们别说要弄懂是为什么,就是想弄清楚是什么都很难。这些中医理论是远远的高于西医,清晰的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就可以对症治疗,也可以很好的从根源去预防。中医的养生之道,则是西医所更不能比。
有一个小例子,湿疹病人往往会在身体左右极其准确对称的部位发生小泡疹,子文自认中医比起西医来解释会更加清楚。
两千多年前的扁鹊,是中国最早的名医,有一个历史上著名的扁鹊与齐桓侯的故事。
不妨做一个有趣的假设,让扁鹊c现代平庸中医师c西医医生给齐桓侯看病。
第一日:
扁鹊经过齐国,齐桓侯款待。扁鹊说“您有疾病在膝理,不及时医治将加深。”桓侯不相信,认为扁鹊想居功。
平庸中医师:你气色没什么问题,五官和脉象完全正常。
西医医生:您很健康,各项指标检查都很正常。
过了五日:
扁鹊又见桓侯,说“您的病已经进到血脉。”桓侯还是不信。
中医师:脉象有点差,不过不要紧,吃了这几付中药会好的。我再给你开点滋补品,多注意保养。
西医生:验血指标有点点高,吃几片消炎药吧。
又过了五日:
见了桓侯,扁鹊说“病情已深人肠胃。”桓侯不答理。
中医师:气色差了一点,再吃点中药。要是想好得快,我开点西药给你。
西医生:肠胃指标不大正常,吃些肠胃药就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