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着商战的气息。北京也发生了大事件。
在天津红军再次大捷,北京城终于完全暴露在红军攻击之下。
消息来得太突然,虽然早些时候有小道消息说,红军骑兵在天津打了大胜仗,大家心里知道清朝很快就要完了。可是很多人仍然不相信这是真的。天津和北京毕竟离得远呢!
12月初,全国战场继续沉浸在一片捷报中,四川基本解放,红军各路主力抵近西安c开封c济南,黄河以南除了个别地区,大部分被解放。左宗棠在安徽接受了红军代表徐继畲c郭嵩焘的招降,归降了新政府。
更让清政府恐慌的是红军印第安骑兵主力抵近天津,离北京不远了。
按照天津新军主帅荣禄的想法,那就是坚守天津城不出。不管怎么说天津还有十万装备了新式火器的新军,拖延个几个月应该没有问题。北京的恭亲王奕訢正在和洋人谈判,说不定能够有转机出现。
但是慈禧太后不是这么想的,南面李鸿章c左宗棠相继投降。虽然荣禄是满人,她心里还是不放心,不但在天津派了监军,还不断的下旨要荣禄出城迎击红军,将红军阻挡在黄河以南。
慈禧太后不知道天津的真实情况,她也不可能亲自去天津视察军情。而下面的人只会报喜不报忧。天津虽然号称有十万新军,并且在英国人的帮助下经过了长时间的训练,可是天津新军军饷不足,当官的还想尽办法克扣盘剥,所以士气低下。士兵们出操不出力,训练也大打折扣,加上不传来清军失利的消息,更是雪上加霜。军心涣散,除了能欺负天津百姓,战斗力恐怕连土匪也比不上。
由于慈禧惧怕印第安骑兵绕过天津直接袭击北京,加上渤海上不断聚集的红军军舰,整个北京都人心惶惶,大臣们开始弹劾荣禄畏敌怯战,慈禧连番要求荣禄出战,荣禄在坚守了一个月后不得不硬着头皮出城决战。
天津新军参将李福明主动要求打前锋,荣禄心中大喜,马上应允,并重重的奖赏了他。
这个李福明是他的心腹爱将,这个人年纪很轻,20岁都不到,可是小小年纪却早已经成了武状元,并在两年前朝廷组建新军的时候报名入伍。他对英国教官的教导接受很快,还学会了一些英文,很受英国教官的喜爱。朝廷里很多人似乎也很看重李福明,不断有人向朝廷举荐褒奖李福明,说他文武双全,还能精通洋务。所以这两年他迁升的很快,已经是正三品蓝宝石顶戴身穿豹袍的参将了。当然他带的兵也是最有战斗力的,李福明平时为人颇有侠义之风,常常体恤爱护自己的士兵,士兵们都很拥戴他。
但是荣禄万万没有想到,李福明竟然在阵前倒戈,引着印第安骑兵乘自己立足未稳攻击天津新军的要害,他还在阵前呼喊清军投降反戈,结果成片的新军在他的呼喊下倒戈了。
当荣禄仓皇逃回天津的时候,发觉天津守城的新军竟然和李福明早有勾结,也投降了。无奈之下,荣禄落荒而逃,逃进了北京城。
慈禧哪里能饶了他,立即将他拿了,当街腰斩。
荣禄虽然死了,可是北京城也陷入了彻底的混乱,那些皇亲国戚,八旗子弟惶惶不可终日。
慈禧也慌了神,没了办法。立即找恭亲王奕訢商量,要他马上答应洋人所有的条件,只要洋人能够阻止红军进入北京就可以。
惇亲王劝慈禧马上离开北京到盛京(沈阳)避一避。慈禧考虑再三让惇亲王拟旨,两宫太后和同治皇帝离开北京前往沈阳祭祖。恭亲王奕訢为北京留守大臣兼御前大臣,总理朝政。薛福辰为留守大臣暂兼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衙门统领,掌管九门。
乱哄哄的北京城,人们都忙着搬家逃跑,城北的一处院落却显得安安静静。这里是北京城一处有名的武馆。武馆的主人是赫赫有名的太极拳传人杨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