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金所长吗!稀客。快请坐。”和金所长打招呼的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他从一个曲尺形的柜台里面走来出来,把同志们往厅堂里面的一排靠背椅上领。

    “陶子,老王头呢?”金所长道。

    陶子道:“我们王主任在楼上,金所长,你等一下,我去喊他。”

    “噔——噔噔——噔噔”陶子上楼去了。

    不一会,一阵比较凌乱的脚步声由上而下,李云帆看到,陶子领着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者从楼上下来了。

    “金所长,你找我有什么事情啊?陶子,快去泡茶。”

    “王主任,找您有点事情,我们想借您这块宝地说点事情。”

    “金所长,你有什么吩咐,尽管讲。”

    “请您把几个商行的人请到这里来,可以吗?”

    “你们等一下,我去去就来。”

    “王主任,请稍等一下,最好找年龄比较大的c在商行里面呆的年头比较长的老同志。”毕老道。

    陶子把茶端到同志们面前的时候,王主任带着四个人走了进来。毕老和李云帆之所以找他们,是因为他们的身份比较特殊,这些商行做的是两头的生意,即和托运c接受货物的商人打交道,又和专事货运的船老大打交道。

    “王主任,你们都请坐。坐下来方便说话。”

    经过金所长的介绍,被请进客栈的四个人分别是,第一位是红旗商行的会计——杜广德,此人年龄是六十三岁,他们经营的是茶叶,第二位c第三位是向阳商行的马大福和戚田山,马大福今年七十三岁,在商行看库房和大门,一辈子没有结婚,商行就是他的家。戚田山是商行的书记,四十九岁。向阳商行经营的是日用品,包括山货。第四位是前进商行的伙夫李仁宝,年龄六十七岁。这个商行经营的是煤炭和化肥等农用物资。透过窗户的玻璃,李云帆能看到,在河边——前进商行的前面有几堆煤。

    “王主任,今天找你们,就是想让你们看一样东西。”毕老道。

    “是不是那个皮腰带啊!”马大福道。

    “马大爹,您是怎么知道的呢?”毕老道。

    “我今天中午在刘家酒坊打酒的时候听别人说的,这种事情不就像风一样,一刮起来,还不是满世界的跑吗。”

    所有的人看过皮腰带以后,都摇头示意——大家都对这个皮腰带没有什么印象。在近几个月——甚至再长一的时间里,他们都没有见过什么人的腰上系过这样的皮腰带。

    在毕老一行感到失望的时候,只见马大福第二次从王主任的手里面接过皮腰带仔细地端详起来,所有人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在了马大副那张皱纹纵横的脸上。

    “马大爹,您是不是想起了什么?”毕老道。

    “我好像在哪里见过这个玩意”

    “马大爹,您再仔细看一看这个龙头和虎头。”毕老指着龙头和虎头道。

    “我就是看见了这个玩意才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马大福在极力地回忆着,就像人们在一本厚厚的大书里面找寻一张早已忘记的人民币一样。

    “您回忆一下,您是在哪里见到过这根皮腰带的?”

    “人老了,一时还真想不起来了。”

    “大概是在什么时间?”毕老适时地进行启发。

    “时间吗!肯定不是在近几个月。”

    “大概有多长时间了?”

    “也不是这几年的事情。”

    “不是这几年了?”失望的情绪非常明显地写在了金所长那一双睁得又大又圆的眼睛里面。

    “几年”和“几个月”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在同志们的思维空间里面,“几年”这个概念是不可能进入他们的视野的。如果说阎师傅提供的信息模糊而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