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福从北京回来的第二天就把黄组长请到家里。这时的黄组长已经成为县百货公司的政工股股长了。不过芦花村的大人孩子仍然叫他“黄组长”。&1t;/p
黄组长向鲍福传授照相技术这是他在几个月前就许了愿的而且鲍福在去北京之前也已经跟他打了招呼所以对于鲍福的盛请他很痛快地就接受了。&1t;/p
为了给老师接风洗尘在黄组长来芦花村的第二天中午鲍福把工作组c大队干部以及各生产队的队长和会计全部请到家里整整摆了五桌酒席。黄组长本来在村里的人缘就比较好这次又是久别重逢因此大家相见感慨万千大有酒逢知己千杯少之意。宴席一直持续到晚上九点多才散去。&1t;/p
次日老师正式传艺。师徒都格外严肃。老师先从照相的基础知识讲起诸如光线问题c镜头的运用c如何换底片等等。老师因为不打算今生靠这门手艺吃饭所以在传授的过程中也无须做任何保留每句话都点到了要害之处。鲍福本来就聪明好学再加上数月以来私下里翻阅了不少照相方面的书籍所以很多东西一点就透。黄组长原打算在村里住上一个礼拜结果在开课的当天公司就派人来找要黄股长立即回去公司有要事要办一刻都不能耽误。黄股长只能将有关问题向鲍福略做交代就急忙上路他甚至连一张照片都没有来得及照。鲍福把老师送到村头恋恋不舍地说:“过几天我到城里找你。”黄组长苦笑道:“算了我这一走很可能要出远弄不好得等到春节后才能回来。我看你自己先摸索着干吧只是一开始要谨慎点儿。”&1t;/p
鲍福在给自己规定的第一堂实习课里新问题就出来了。原来在照相机的构件中有一种叫做万能后背的鲍福几乎跑便了整个京城都没有买到。此构件专门用于确定照片尺寸和底片感光位置。如果缺少了它照相几乎不可能。然而黄组长是一位极具实战经验的老摄影师他愣是把几块硬纸板凑合在一起就替代了万能后背的作用。鲍福是新手当然不会一下子就像黄组长那样玩儿得得心应手。但是他是个永远都不服输的人他认为只要别人能干的事儿自己就一定能干。胶片是非常昂贵的而且稍一不慎就会感光所以对此决不能粗心大意。鲍福找来一堆旧纸板经过反复推敲很快弄清了其中的奥妙。他的照相生涯正是从这里开始的。&1t;/p
当然困难远不止这些。如:村里因为没有电照片的感光只能借助于日光凭着感觉操作;再如家里因为没有专门的暗室换底片只能蒙着被子操作。等等。所有这些困难不到一个月的工夫鲍福和桂晴全部克服了。&1t;/p
第一个坐在照相机前的人是鲍昭珙。&1t;/p
为什么会是他呢?他不是最不愿意做这种标新立异的事情吗?原来在此之前他请人画过一张相。画像挂上去以后谁见了谁摇头都说画(手机小说网)得不像但是又没人敢对他讲。儿女们也早有请下来之意只是怕一言不慎反而惹得他吹胡子瞪眼。这天村里人嚷嚷着鲍福的照相馆要开张了昭珙的女儿平平得知后忽然有了主意。她跟鲍福见面之后马上来到父亲跟前:&1t;/p
“爹凡事儿都有个讲究在第一次做的时候必须要有人捧场。鲍福大叔今儿是第一天开张您是村里最有名望最有身份的人物您要不出来帮个人场与情与理都讲不通。”&1t;/p
“你要我怎么帮人场?”昭珙不耐烦地说。&1t;/p
“这还用问吗?第一张相自然您先去照了!”&1t;/p
“我不照我的相不是画得好好的吗?”昭珙不动声色地说。&1t;/p
“爹这您就不懂了画像是画像照片是照片这是两码子事儿画像再好也取代不了照片。再说啦咱家每当有事儿的时候鲍福大叔都很赏脸今儿是人家开张的第一天您无动于衷总不是回事儿吧!”&1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