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
澳大利亚的“金属风暴公司”在1996年研制出一款电点火的速射枪,射速竟然达到了100万发分钟的不可思议的高速。普通机枪能达到700发分钟就很不错了。速射枪前后2枚子弹的距离只有10厘米!而机枪子弹的间距有30米呢。这绝对是枪械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奥秘在于整个枪上没有机械装置,一根枪管底下放一层发射药,上面放一枚弹头,这枚弹头上再放发射药层层叠加,一根枪管内可放15-50枚子弹。有人可能觉得子弹很长,放50枚的枪管得多长啊!其实那是误会,子弹头比子弹要短得多,速射枪内只有弹头,弹头的尖锥与枪管的孔隙就足以放发射药了。
一根枪管的子弹数是不多的,而且不可能在战场进行再装填,因此可以把6-10根枪管捆绑在一起增加子弹数。发射时通过电点火依次引发层层发射药,把一枚枚弹头发射出去,如同我国在春节里玩的“魔术弹”。澳大利亚人是否受到“魔术弹”的启示哪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人家是把它变成了可怕的武器,把靶标打得粉碎,而我们只是用来增添节日的气氛。
当然速射枪并非那么简单,其关键技术是,当发射药把上一发子弹发射出去的时候,下一发子弹要紧紧地贴合在枪管上,绝对不能把冲击力传递到下一层发射药,否则势将引发所有的发射药,枪管会被炸开。我军的研制人员也搞到了一支样枪,他们并不是单纯地破解它的奥秘,复制一把。首先是由军方提出需求,高射机枪和战斗机的机炮最渴求高射速。对付高速运动目标,高射速可以大大提高命中率,在现代空战中不可能有多次射击的机会,能有二次机会就不错了。于是研制组把重点放在了这二款武器上,他们很快解决了枪管内子弹不后退的难题和电点火的技术。
速射枪的另一个问题是,子弹是在枪膛内的不同部位被发射的,因此无法刻膛线,这就成了滑膛枪,精度和射程就成了问题。好在是打飞机一类的高价值目标,而且射速虽高,子弹的消耗量反而不大,于是子弹带上了4片微型尾翼,而且弹芯使用钨合金,解决了精度和射程的问题。
第一款ld127高射机枪于去年9月份试制成功,结构极为简单,枪架上锁定装置紧固了六联装的12。7毫米枪管,每根装20枚带尾翼的钨芯子弹,初速要高于原来的线膛枪,射程和精度保持不变。其异常的高射速极大地提高了命中率,在人工或雷达瞄准目标,设定射击参数后,一按电钮,0。02秒内就有120发子弹飞向目标。很方便地换下枪管就可以再次射击了,再装填装置一辆“强龙”车就可以装下了。在射击试验中,ld127的一次发射把2千米高空的一架靶机打得粉碎。
首批为“红箭”研制的“雷霆30”速射机炮发射的是30毫米炮弹,这又涉及引信的装定,这个难题也被攻克了。它有6根炮管,每根压了15枚炮弹,可分二次发射,也可一次齐射,齐射时射速高达18万发分钟,那是极为惊人的。它没有任何机械装置,可靠性极高。由于在3万米以上的超高空发射,特殊设计的炮弹有效射程为3。5千米。
由于炮弹是从速度为6马赫的战机上发射的,又是在空气极为稀薄的3万米左右的超高空飞行,所以能击中3。5公里外以6马赫速度飞行的“曙光女神”。
导弹研制组设计的“霹雳-21”e型为主动雷达导引(由于超高速飞行在弹头会形成热障,无法使用热成象红外寻的器),但关键的是高超音速发射的问题。一般的空空导弹都是在亚音速发射的,战机的超音速飞行时,机头和导弹头的激波锥会相互干扰,导弹发射时在离开发射架的瞬间会发生危险的震动。鉴于歼-21的特殊任务,一架歼-21只装2枚导弹,采用特殊的内置式弹舱,弹舱的前后都有小舱门。发射时小舱门打开,火箭发动机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