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2个师轮番突击,并强硬要求师长c团长亲自上阵。那些师长c团长都是塔林加姆的亲信和亲属,腿都软了,向军长求助,军长装作看不见,印军顾问则大声斥责他们,库马德表示将与师长一起上前压阵。果然高级将领上阵士气大振,连续突破了2道防线。不过2个师长和3个团长都被击毙了,库马德指责他们怕死,自然容易被打死。为了继续作战,自然要提拔新的师c团长,那些在总部当参谋的塔林加姆死党一看当师长都会被打死,谁也不愿意抢这些肥缺了。于是斯共的骨干开始控制了这些实权职务。

    中路的印军借光,也接连突破敌军的防御线,到10:20已经推进了25公里越过了贝勒皮蒂耶市。钱德勒在科伦坡得报后大为振奋,命令再推进11公里攻占安伯朗戈德市以结束第一阶段战斗。在前阶段的战斗中印军损失了5架超级美洲虎c3架米格-27和7架武装直升机,都是被防空导弹和高炮打下的,还有不少被打伤的。印军司令部知道加勒港部署了远程防空导弹,它们虽然不能对付在低空飞行的攻击机和直升机,但能够威胁高空掩护的战机。尽管迄今也没有发现过政府军的战机,印军还是决定派遣高空战机进行掩护,因为同中国人打仗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于是从特里凡得琅出动了8架苏-27c2架挂载俄制电子战吊舱的苏-30,看来印军是下大本钱了,掩护24架超级美洲虎和12架米格-27科伦坡机场出动12架阿帕奇c12架米格-24r实施对地攻击,周边的游击队太厉害了,需要长跑道起降的战机根本不敢使用科伦坡机场。印军决心挽回面子由中路率先发起突击。

    此时山中的云雾开始向上蒸腾,飞临战区的印军战机当然高兴。可是猛然间从东部的山沟中随云雾升起了48架歼-12“红蜂鸟”,有20架是从印军攻击部队的后方钻出的,几乎是从那些苏-27c苏-30的机身下方垂直仰升的。苏-30的雷达再厉害也无法发现这些超轻型战机,还是由印军的地面雷达首先发出报警的。可惜已经晚了,遭到pl-15c格斗导弹夹击的印机群阵型大乱,凌空爆燃起6个火团。符寅生中校率领的这些精锐,早就占好了新的攻击阵位,第2轮更猛烈的导弹攻击扫除了残余的4架。印机在逃避导弹追杀时发射的十几枚r-73格斗导弹只击落了2架歼-12这批经过中印边境战争和中南半岛战争锤炼的空中勇士创造了空战史上的又一奇迹,以超轻型战机完胜苏-27系列重型战机。当然这也是印军为他们搭建了这样的舞台。

    机群中的秦洪上尉击落一架苏-30后,意犹未尽根据地面被动雷达提供的战术环境,经符寅生大队长同意率领僚机翻身一个俯冲,以头盔瞄准具锁定了下方的1架米格-27,按下发射钮,一枚pl-15c如离弦怒箭飞向敌机。此时歼-12已经可以挂载4枚pl-15c,12公里的射程c12公斤的高爆战斗部红外c紫外导引头不怕敌机迎着阳光逃避,还可以接受防空系统的指令。

    而米格-27是前苏联在米格-23“鞭挞者”基础上改进研制的一款变后掠翼c单座单发战斗轰炸机,印度不但引进了一批,还曾受权组装了5架。它有一门6管30毫米机炮,七个外挂点最大载弹量4吨。借助变后掠翼装置既有良好的低空性能,有利于对地攻击,又有不差的高空高速性能,高空最大速度达17马赫。那些印军飞行员已经拥有多少年的驾驭经验了,可是他们碰到的对手太强大了。

    秦洪在开战前已经击落了13架敌机,已经是双料“空中王牌”,这在我军的历史上也不多见的。现代空战已经不是二战时代了,德国的王牌飞行员埃里希·哈特曼曾经击落了352架敌机,专家几乎一致认为这是空战史上的顶峰。秦洪没有按照以往的惯例升上领导岗位,他自己意识到没有太大的领导和协调能力,希望能钻研击落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