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是以空战为主的编队,认为自己能承受。现代的舰载机已经趋于一机多用的配置,以美军的f-18为例,既有单座的制空型,又有双座的攻击型,而挂上电子战吊舱又可以执行电子支援任务。米格-29k的变化比较简单些,它的火控计算机既可以控制反舰导弹,又可以控制空战导弹,也有电子战吊舱。甚至还可以挂载加油吊舱,进行伙伴加油。当然歼-11h也是如此,不过实施反舰任务时更注重双机协同,以弥补单个飞行员的不足。
古纳特升空的38架米格-29k和12架“海鹞”都是挂空战武器的,在舰队前方250公里空域组成了二道拦截线。当然也有4架在舰队后方警戒防备隐形小飞机的攻击。刚着降的米格机在紧急地加注燃油,掉换飞行员,准备再次升空作战,还有12架海鹞也在备战,都是挂载空战武器。那么它们是只守不攻吗?非也!等增援机群一到,就可以展开大反攻了。这个计划是不错的。可是令古纳特和印军飞行员大惑不解的是,中国的庞大机群追踪到距印机150公里处就停止追踪,分别在3千米和8千米二处进行复杂的穿梭飞行,也排成一个二道拦截线的防守阵型。敌机群的后方出现了2架闻名的预警直升机在进行预警指挥,它们比卡-31性能不知高出多少了,它们可以在6000米高空作“8”字形定点飞行,顶上的改进型“熊蜂”雷达天线探测距离550公里,而且预警指挥人员就在机舱内执勤。双方就这样僵持了1个小时,古纳特中将冒汗了,原来敌机全是空战型的。他命令机群展开试探性的进攻,敌军不为所动。
由于印机是紧急升空应战的,受滑跃飞行甲板的限制都不能重载起飞,所以燃油量都是不满的,至多只能飞行不到2小时,当然如果是空战要作各种机动飞行,再开加力的话,飞行的时间更短。所以它理论上的空战作战半径是800公里,执行反舰任务的作战半径是1100公里。那么苏-33也是受到滑跃甲板的限制的,不是也一样吗?理论上是的,但是在“主动”的情况下有弥补的措施。可以满载武器少载燃油在滑跃甲板上升空,然后通过伙伴加油或加油机空中加油的方式注满燃油,就可以大大地延长航程。不过这需要时间和条件。古纳特知道中国远征舰队有4-6架水上飞机随行,看来它们除了反潜巡逻还可以实施空中加油。现在只能分批轮换加油了,不过如此一来危险性又要增加了。
在空中的印军联队长更是焦躁不安,面对优势的敌军他不能主动出击。可是耗下去也不是办法,从大陆来的援军要4个小时才能赶到呢。不过刚才总部传来了好消息,决定把4架仅有的米格-31也投入作战,将给敌军出其不意的打击。理论上米格-31可作超音速巡航,不过要进行空中加油作业所以也要2个半小时后才能赶到。本来是准备与敌军打几个回合后,再由增援机群作最后的打击的。敌军为什么要这样耗着呢?
广州号 舰队司令部 5:40
一般来说空战最讲究的是抢占时机,昨天中午的空战,我军依靠突击抢得了先手,取得了累累战果,然后全身而退。现在太阳即将升起,我军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夜战的优势呢?这与我军战略上的考虑有关。以我军现有的战力和有利的战略态势早就可以把印军的特混舰队干掉了,但是那将不利于把敌军引出来。现在时机终于到了:在科摩林角东南1200公里的海域上空展演了一出精彩的空战,由此作为航母大战的插曲。
罗国海中将看到大屏幕4个大兰点与一些小兰点终于汇合了,与参谋长交换了一下眼色,下令:“出击!”
一声令下在相距2500多公里的两处海域上空立即爆发了一场二战以来最激烈的海空激战。先说科摩林角以南1200公里印机空中加油处的战况。当时有1架a-50u预警指挥机在该处以北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