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氧气和水,放出巨大能量把水也加热成水蒸气。混合气体猛然冲出喷口,其反作用力把战士举上了崖上。其不大的“咝咝”声在拍岸浪的掩盖下不易被察觉。
不久上面抛下了一根尼龙绳,绳头上的弹性闪光球让人很容易找到。一架软梯被吊了上去,接到信号后官兵们快速登梯。不久又到了一处50多米高的悬崖下,再次登上去后,他们就分成3组人马奔赴各自的目标了。背包式单兵飞行器比微型直升机的优点是只需极小的场地就能升空,在热带丛林的险峻地段更适用。当然它充一次燃料只能工作很短的时间是最大的缺点。
他们能如此准确地行动,有赖于侦察系统为他们确定了登陆地点和行进路线。当然电子战斗士也为他们从印海军司令部的电脑中搞来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他们在隆莱基地的类似地形上构筑了模拟的印军基地,已经刻苦演练了几十次。当然要身穿厚重的防毒蛇防护服c手上c脸上涂满防蚊c防辐射的油膏,再背上从匕首c手枪c突击冲锋枪c榴弹发射器等各式武器和器材穿越丛林,然后与敌军进行生死搏杀,这恐怕只有这些特种兵能干了。
浦国安中校率领的小组,经过1个小时的艰难行军终于穿越丛林接近了目标——雷达站,从情报上知道这里还是两岛防空系统的通讯站,与第四军区司令部的信息交换都要经过这里,自然要最先解决的。他们以夜视仪和热成象仪很容易地找到2个哨兵。这里的印军从建站以来也没有听说过什么“敌情”,无论如何也紧张不起来,对他们来说唯一重要的是值完二周的班去维沙卡帕特南轻松一下。二个哨兵正在愉快地聊天时,2支弩箭中止了他们的闲聊。在这绝对寂静的世外桃源,微声手枪的声音都是刺耳的。然后他们一组人埋伏在铁门密闭的雷达站门口,一位开锁专家轻易地打开了旁边无人值守的供电机房,然后在电气柜内弄出些不大不小的故障。果然一个值班的印军一边开门出来,一边在诅咒“该死的天气不断地制造故障”,被制服后自然乖乖地交待了一切。浦中校他们夺取了雷达站和通讯站后,立即发出了信息,时间是22:00
另二组人马迅即向导弹阵地的值班人员和营房内的印军发起奇袭,很快得手了。而攻击中安达曼岛的突击队以优势兵力很快拿下了那座搜索雷达,唯一惊险的是他们被迫宰杀了二条缠住队员的大蟒蛇。
在科科群岛丛林中埋伏的突击中坚——海军特种兵的陆航兵团也接收到了浦中校他们的信息,在应启明上校团长的率领下几乎是应声而起。读者应该还记得应上校和他的伙伴在中印边境战争和中南半岛战争中建立的殊勋,这次他们又将在老首长石一正中将的指挥下与老对手——印军展开低空搏杀了。
一个小组的4架z-1l(电动卡-32)把陆战队的电子专家,雷达c防空导弹和警卫部队的官兵送上了北安达曼岛和中安达曼岛,他们将暂时蒙骗印军第四军区司令部和维沙卡帕特南基地,然后修改雷达的参数,让它们为我所用。直升机还将把突击队员送到布莱尔基地去参加那里的战斗。
不过应上校将率主要的兵力将去增援已经潜入布莱尔港和达古斯基地的老搭档——特种兵团的邢智力上校。那么邢上校他们在雷达站尚未被攻占前是如何到达那里的呢?潜艇是难以进入那里的基地的,在港口附近印军布设了水下声纳网,在远处登岸则难以机动,而且那里有大批的印军,不像那二个岛只有少量的警卫兵力。他们是搭载z-17a和z-17隐形小直升机登岛的,陆基预警雷达庞大的天线阵和巨大的发射功率,使它们对z-17a和z-17的探测达到20-35公里,高空的歼侦-17已经测定了布莱尔和达古斯基地预警雷达的扇面是指向东南方向的,而且都设在岛的南端。于是军委把我军仅有的30架z-17a都调给他们使用,再加上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