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18)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势;由于印空军集中攻击巴军,在数量上也略占优势,但已不能牢牢地掌握制空权了。

    ——印军深知预警机的重要,接受了上次全军覆没的教训。空中护航的战机不断,战线又南移了近百公里,没有深山峡谷可作近距离的隐蔽了。预警机的下方则有防空导弹阵地提供保护。预警机自身也倍加警惕,它总是在战线的后方100公里处的8字形封闭航线执行预警任务。

    ——预警机在基地上备战时也停放在机棚中,虽然机棚不足以抵挡直接的攻击,但机场上其他地方的爆炸或燃烧则影响不到它。基地也严加防范。

    不管对空中的,还是对地面的预警机要想打掉它们就如同虎口拔牙。

    然而再大的困难也得坚决完成统帅部的指令。郝志刚和参谋部的人员,还有空军的师长们,在地图上反复比划c讨论。熬了一个晚上,终于策划出一个绝妙的行动计划,得到前指的批准,任命郝志刚为行动的总指挥,前指的空军参谋长为副总指挥。稍事休息,郝志刚召集了行动的参与单位的负责人以及关键人员,反复进行了计算机的模拟演习,忙了整个白天。

    而我空军部队则在西线对印空军发动了猛攻,激战了整个白天。牵制了对巴军进攻的印军战机。在东线双方的战机也展开了激战。但是,这一切并没有给印军造成致命的伤害。我侦察卫星c高空侦察机c预警机和ey-14协同指挥机详细地记录了印军各机场战机的调动情况,资料全部汇集到行动小组手中。

    台拉登西郊印军野战机场6月1日5:45(新德里时间3:15)

    凌晨4:30时,西线和东线各一支突击队准时出发,他们的组成基本相同。先介绍西线的情况,突击队由2架武直-13(卡-52“短吻鳄”的国产电动型)4架直-14(米-26的国产电动型)组成。人员和装备更是令人费解,其中有8名飞行员,还是以空中英雄李向明少校带队的呢,还有12名机械师,在直-14的机舱里装了不少空空导弹,还有一大堆的仪器和特殊工具,搭载了60名全副武装的突击队员。这支突击队沿着预定的最隐蔽的路线,关闭了所有的通讯设备,依靠微光夜视仪和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山沟里贴着树梢,悄无声息地在无月光的漆黑夜空中飞向预定目标――这个离前线300公里的印军小型的野战机场,机载的“天眼通”雷达告警接收机则显示着周围的敌军防空雷达的动向。

    现在突击队的机群已经在离机场1公里的地方停机隐蔽,这只有电动直升机才能做到。留下几名突击队员后,依靠夜视镜和长年练就的夜眼,特种兵战士分组扑向各自的目标。队长董启星少校率领6名队员,隐蔽地接近了小小的指挥塔台;4名队员则盯住了守卫停机坪上4架苏-27的2名印军卫兵;另外24名队员分成3组,接近了一个军官宿舍,一个空勤人员宿舍,一个地勤人员宿舍;还有12名队员则包围了警卫部队的营地。不久他接到各组人员就绪的信号后,发出了出击的命令。

    这时,整个战区的上空都是静悄悄的,这又是一个小小的野战机场,自然是比较放松的。首先由董队长无声地打开了塔台的门,几名队员一冲进去,无声微型冲锋枪的几个点射,就解决了3名值班人员。10分钟内基地就落入了突击队的手中,没有惊动别处的印军。队长向前指报告“前进一”,表示已经完成了第一步。前指先后收到了二个突击队的报信,郝志刚舒了一口气。

    为了安全,董启星少校命令一个小队去监视通往台拉登西边的印军基地的公路。这时装载我军的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的直升机已飞了过来,突击队员们帮着机械师连忙把印军战机上的印度导弹换了下来。另一些机械师们可忙坏了,4架苏-27的油倒是装满了的,他们是忙着为战机装上另一个我军的敌我识别器。并装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