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卡吉尔5月10日凌晨
卡吉尔是一块海拔5000米的高地,位于克什米尔印巴停火线的印度一侧,本来名不见经传的这块高地因为印度和巴基斯坦1999年春夏之交的一场军事冲突而名声远扬。卡吉尔地区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这里山高路险,易守难攻,是印军通往列城c那达克地区战略公路的必经之处。每年6一10月的冰雪融化季节,这条自休谟经斯里那加c佐吉拉山口c卡吉尔到列城的补给生命线,承担了印军在克什米尔前沿阵地70的物资运输任务。1996年起巴军在靠近卡吉尔的巴方一侧修建了观察哨,并部署兵力,逐渐摸清印在这一地区的军事据点和设施。
今年4月中旬,被印度称为“渗透者”的数百名巴基斯坦武装人员再次神不知鬼不觉地占领了卡吉尔地区的战略高地,将炮火直接对准这条印军的补给运输线,严重威胁到印军前线的给养供应。双方展开了激战,几乎重演了二十世纪末期的那次危机。但是这一次印度高层领导有了完全不同的想法,他们认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时机到了。现在高地上的穆斯林自由战士向远方的印军阵地俯视,只觉得异常的宁静。他们不能像巴军的前线部队提前15分钟得到警报,不过他们身处的地位使他们始终保持着最高的警觉。
克什米尔问题由来已久。素有“激烈争吵的种子”之称的克什米尔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位于南亚次大陆的最北端,喜马拉雅山麓,面积为20万平方公里左右,是比利时c荷兰c丹麦c奥地利和阿尔巴尼亚五国国土面积的总和。
1946年,英国被迫与印度商谈独立问题。为了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英国首相艾德礼后来派蒙巴顿出任印度总督。蒙巴顿走马上任后于1947年6月3日抛出了“印度独立方案”,也就是众所周知的“蒙巴顿方案”。这一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印度分成两个部分,也就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各土邦有权决定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
印度独立后合并了绝大多数的土地,但在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上却爆发了长期激烈的争执。“蒙巴顿方案”出笼的时候,统治克什米尔的是印度教徒哈利·辛格大君。辛格在克什米尔的归属上左右为难:如果加入印度,那么将遭到人口占多数的穆斯林的反对;如果加入巴基斯坦,那么他这个异教徒的统治地位肯定难保,所以他干脆想让克什米尔独立。1947年8月,辛格向印度和巴基斯坦提出维持现状协议。巴基斯坦表示同意,但印度政府却想方设法把克什米尔并入印度。1947年8月至10月间,克什米尔局势发生变化,穆斯林建立了自由克什米尔政府。惊恐万分的辛格向印度请求援助。印度在辛格答应了“让克什米尔加入印度”的条件之后立即派军队前往克什米尔。10月30日,巴基斯坦政府发表声明,拒绝承认克什米尔加入印度。
1948年6月,印度发起新的攻势,准备一举攻占克什米尔。但巴基斯坦同时派军队进入克什米尔,印巴有全面爆发战争的危险。1949年7月27日,在联合国安理会的调解下,印巴就停火线问题达成协议。这条停火线是按照当时实际的兵力部署来划分的,印度占了3/5,约400万人口;巴基斯坦占了2/5,约100万人口。然而,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克什米尔问题。1949年,赫赫有名的美国海军上将尼米兹被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监督克什米尔投票决定归属问题的工作,让克什米尔人自己决定是加入印度还是加入巴基斯坦。然而,这一联合国解决方案遭到了印度政府的坚决反对。
克什米尔地区生活着500万居民,他们由古时的蒙古人c雅利安人c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繁衍而来。其中3/4分布在印占地区,1/4在巴占克什米尔。77%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20%为印度教徒,其余为锡克教c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