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属于二十世纪的新型产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涡轮发动机为代表(涡轮喷气发动机c涡轮轴发动机c涡轮螺旋桨发动机c涡轮风扇发动机),现代航空工业是人类科学c技术c管理智慧的结晶,它的投资量巨大,涉及的基础工业和尖端产业极广,所需的各类科研人员c管理人员c技术工人极多,倾城倾国,对决策者尤其是高级决策者,专业知识的要求十分苛刻,一念之差,一招不慎,就会使大量金钱c物质c时间付与流水。50年代,f-100的研制费用为2600万美元,而80年代开发的本世纪内最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f—22的研制费竟达到100亿美元以上。因此可以预计,今后的空中战争,必定是一场“用成吨成吨的黄金来计算成本”的空中角逐。因而,在已经实现工业化的西方国家里,对航空工业敬畏有加,谁也不敢贸然投资。稍大些的项目,往往几国合办。当今世界上,也只有美国c前苏联发展出一整套军用c民用航空工业和科研体系,法国c英国仅在几种部类上有自己的或联合的航空工业科研体系,其余列强,只能望而兴叹。
旧中国的工业科研基础薄弱落后,新中国的决策者在建国之初敢于优先建立现代航空工业,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其胆识魄力相当惊人。对中国工业基础而言,相当高,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了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生产喷气式歼击机的国家之一。到1960年,航空工业向空军工交付了飞机1086架(其中歼击机767架,教练机278架,运输机41架),向民航提供飞机216架。歼-5飞机成为空军装备的主力,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飞机装备开始实现从以进口为主转变为立足于国内的战略性转变。1966年,根据苏联转让的米格—21及其发动机制造特许权,沈阳飞机公司试制成功高空高速的歼7飞机(飞行最大高度2万米,最大空速达音速的2z02倍)。除此之外,中国航空工业还实质试制成功并生产了直升机(直-5—1958年)c轻型喷气轰炸机(轰-5—1966年)c强击机(强-5—1965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航空工业完全自己制造出与飞机相配套的航空发动机c起落架c机轮c全套液压系统c舵机c弹射座椅c航空机炮c航空磁电机组等重要部件。
我国从制造出第一架歼一5飞机至今,已研制生产了数以万计的军用飞机,既装备了本国部队,也供出口。航空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的大转变。二十世纪末期,我国从引进俄国的苏-27系列重型战机及其生产线开始,再次向航空大国的地位冲击。
沈阳飞机厂发动机试验测试中心8月22日
航空发动机是战机的心脏也是我国航空工业最薄弱的环节。引进俄制苏-27系列战机多年,国产化率已达94%。那余下的6%中的一大部分就是在涡喷发动机中。然而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经过不懈的努力,对这颗心脏终于动起了手术。今天将检验这次“手术”的成果。
在发动机试验台上躺着一台苏-27战机的al-31f涡轮风扇发动机,即将进行静负荷试车。今天的强化保卫措施和前来观看的高级首长空军司令员连祁星上将和科委主任林希放等,使工作人员知道这绝不是已经试验过多次的普通al-31f。
“10,9,8,”倒数计数声,一下子让全场静了下来,有人看着墙上的大显示屏,有人看着仪表显示屏。总设计师尹金声则沉静地盯着发动机的后部。
终于传来“,1,启动!”启动电机通电运转,然后发动机点火,随即喷射出炽热的火焰。强大的喷射声,即使隔着双层玻璃也传入了监控室。不久仪表盘前的监视人员发现了异样:
——启动电机的功率比往常大不少,更奇怪的是发动机正常运转后并不停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