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却凭己意创出个“四明刀法”来。据江湖传言,路肆鸣的刀法已到了“杀明”之境。刀式一招招极为清晰,断无一般派数的纠缠花巧。伤在他刀下,你是绝不会不知道自己这伤是怎么伤的。他的刀决据说就是四个字——“教而后诛”。这四字口气极大——韩锷眉头微微一蹙,情知这路肆鸣所修的功夫断然是极踏实平稳的路数了。这是他最担心的,要与之对战只怕大是不易。
却见路肆鸣并不多话,已离席而起。他走到场中,从腰上解下他那把佩刀来。平平稳稳地抽出刀,又认认真真地把刀鞘转身平放在席边草地上。
他手里的刀并不见出奇,只是一把精钢所铸的雁翎刀。但他的态度稳重笃实,持刀之式也全无花巧,一身气度与同居紫宸的艾可是大大不同。但平平常常中,已隐现出一代刀法大家的风度气派。韩锷的剑路世传洒然迅捷,路肆鸣也丝毫没敢将他轻视。韩锷冲他一点头,才要回身取剑,小计已从他那匹斑骓鞍侧解下他的剑来,一跳上前,恭敬递上。他两人身后就是韩锷老父那茫然无措的眼。小计递剑时却忽抬起一双精亮精亮的眼,直盯着韩锷,象是在说:“锷哥,你会羸的,一定会的!”
韩锷冲小计微微一笑,转身面向路肆鸣。面对如此刀法大家,他也不由一改疏狂,诚心敬意地在出鞘之前说了一个字:“请”。
路肆鸣双手执柄一揖,人未动,头上发已先动,直向脑后飘去——他与韩锷站得近不足两尺之距,已先感到韩锷身上意气迫人。只见他喝了一声“咄!”右手刀起,从空而斩,直向韩锷头上劈去。
立斩!
——这是刀路中最平常的一式立斩,旁边有成名人物一见之下,就在低声教训门下子弟:“看看,‘四明刀客’的刀法是最平直笃实的。他的刀路只有纵c横c上c下四路,都取意于直。不平堂本也有不少花巧招术,但在他改正之下,一切都裁弯取直了。他四明刀最后归根到底得就是个‘快’字。他这‘快’可不是指平常的速度上的快了,而是有力的快。这才是最厉害的。看看吧,看看你就知道平时只爱花巧的坏处了。”
路肆鸣这一招来得极为沉猛,韩锷不及回击,只有横剑一架。两人相较,他虽年轻,力勇而锐,倒不及路肆鸣的力大而沉了。兵刃“当”的一声相碰,韩锷不由手臂一颤。路肆鸣的第二招已转为横扫,韩锷眉头一蹙——不该让他先出招的,他习艺于太乙上人门下,剑法本近于道家之术。路肆鸣的招术却招招务实,与道门剑法清虚之道大是相反,颇有克制之效。两人动手,本有先机,韩锷不查之下,容他抢先上手,场面一时不由陷入被动。韩锷起先还意存隐忍,欲图以师父所传的清空之剑相对,把这个场面应付过去了事,给两人都留颜面。却万没料到路肆鸣修为如此之深,全不容自己发挥剑路中飘忽迅捷之味,而是把自己缠入一招招式式,刀刀溅血c剑剑搏命的搏杀之中。这样的当面斗勇,赌狠争先本也是路肆鸣即定的战术。他久闻韩锷之名,又于日前得知他于洛阳城中剑退吕三才与龚亦惺,早已料定盛名之下绝无虚致,所以他才以己之长,攻敌之短,选用近身搏杀之道。因为料定韩锷年少气盛,于剑术中纵有高险之悟,但真正这样的险恶搏杀的经验只怕倒是缺乏了。
场面一时极为好看。韩锷不知不觉间连连后退,已退后了足有半丈。小计紧张地盯着他,旁边人一时也看得心惊耳热——这样的缠杀,这样近不及尺的搏勇斗狠,不容人一步抽身的场面,当座虽多有个中好手,平时也是少见的。更有不少人看得手心冒汗:路肆鸣的刀法,看来果然传闻不错,是于百战之中得名的。而韩锷的剑路,原是要先“全身”而后“谋攻”,这也是道家剑法的主旨。场中猛然一声“嗡”然长鸣,却是路肆鸣的刀又一次砸在了韩锷的剑上。剑较刀原本轻捷,力较之下,韩锷低头一顾,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