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训练。以经过这样的整军而面貌一新的中央军,堪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现代化的陆军。在抗战初期,就是以这些经过整军的德式师担当起中流砥柱的作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不少军事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抗战再晚一年爆发,将会有更多的中队接受先进的德式装备和德式战术思想训练,抗战局面至少说可以乐观很多。

    武器装备

    轻武器方面,德式师主要单兵武器是国造792毫米中正式或德制1924年式标准型毛瑟系列步枪,也就是k98k的前身。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在德式师里还有其他各式型号的步枪,如汉阳造等。

    德式师装备的轻机枪多是国造仿制捷克zb26,也有少量的比利时和法国的轻机枪。但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最为出名的g—34轻机枪却没有采购装备,中国也没有仿制生产。轻机枪装备数量基本能达到每班一挺的标准。

    重机枪多采用仿制马克沁的二四式水冷式重机枪,该枪是根据1934年由德国兵工署向中国免费提供的马克沁重机枪全套制造图纸生产的,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与德国陆军装备的1908式重机枪稍有不同,确切地说应是1909式外销型号,采用250发帆布弹带供弹。一般情况下,重机枪的装备数量是每个步兵营建制里设有一个重机枪连,共3个排6挺。这一配置标准只相当于德国陆军标准步兵营的一半!

    德式师装备的手枪自然是名闻遐迩的驳壳枪,也叫盒子炮c快慢机或二十响,在很多电影和小说中经常可以见到的。其真正的名称应是763毫米毛瑟1932型半自动手枪,欧洲多称为c96手炮。这种手枪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极高的评价,很多军人莫不以得到一把驳壳枪为荣!当然,德式师装备的毛瑟手枪可不同其他部队里由中国兵工厂c修械所甚至私人制枪作坊仿制的,全都是正宗从德国进口的原装货。

    火炮是现代化军队所必不可缺的武器装备,可惜中国由于技术和财力所限,连号称最现代化的德式师在此方面与现代化军队的差距都是非常悬殊的。德式部队中,除了教导总队拥有自己独立的直属重炮部队,其他各德式师都没有师属重炮部队,就以装备最好的第36c第87c第88师为例,也只有1个师属炮兵营而已(在最初的计划中应是1个辖3个营的炮兵团)外加战防炮连和高射炮连各1个。炮兵营下辖3个榴弹炮连,每连装备4门德制75毫米克虏伯山炮(或75毫米博福斯山炮),全营共12门,战防炮连装备4门德制37毫米pak35战防炮,高射炮连装备6门20毫米高射炮(高射炮型号较多,主要有瑞士的奥力根(一erlik一n)c丹麦的麦迪森(adsen)c德国莱茵公司瑞士子公司的索罗通(l一thurn)等)。除了师属炮兵营外,每个步兵团还有迫击炮连和小炮连各1个,迫击炮连装备6门仿制法国81毫米布郎得(brandt)迫击炮的20年式82毫米迫击炮,小炮连装备6门20毫米索罗通机关炮。

    为弥补炮火不足的缺陷,德国顾问建议将少量先进火炮集中编成独立炮兵旅或炮兵团,统一使用,由火力的集中调配,来达到支援作战的目的。为此组建了一些装备重炮的独立炮兵旅或炮兵团,如装备75毫米瑞典制l/14博福斯(b一f一rs)山炮的炮兵第2旅c装备75毫米德制l/29克虏伯(krupp)野炮的炮兵第六旅。火炮性能最好当属装备24门150毫米德制l/32sfh18萊茵公司(rhetall)重榴弹炮的炮兵第10团(1934年采购)和装备24门150毫米德制l/30sfh18克虏伯重榴弹炮的炮兵第14团(1936年采购)。

    在法肯豪斯将军的强烈要求下,德式师在师通信营的建制内设立一个无线电通信排,配备15瓦无线电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