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高姓大名。”我既不否认也不承认先探探他的底再说。

    “学生来自河内司马世家,司马仲达是也。”他不吭不卑的回答顿时让心中一惊。

    真没想到这个年轻的文士竟然会是司马懿,倒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眼里他远比诸葛孔明更加的可怕,这个人经权变达,能够隐忍,绝不下于历史上的贾诩,统兵作战能力他不下于周瑜,战略眼光他不下于郭嘉,内政建设他不下于荀或,决胜千里又不下于孔明,说他是全才一点都不为过,我曾一直怀疑历史上的他根本不是战不赢诸葛亮,而是根本不愿意战,鸟尽弓藏这种事在任何时候终是屡见不显,无论是对孔明还是对曹爽他总是一副隐忍的样子,但每每关头总是给你致命一击,他一生战绩辉煌,不仅十五日破孟达,一年之内破公孙,更曾经击败过孔明,陆逊等一代名将。

    而且我一直觉得那场旷古硕今的空城计完全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个智者之间的摊牌。

    智慧如诸葛,或许他早就看出了司马懿隐忍的窃国夺权计划,他或许早就明白如果司马懿杀了自己,蜀国就会立刻灭亡,那么身为拥有魏国全国兵权的司马懿必然会被那些曹氏宗族的人再次架空,那么最终的结果便会直接导致司马懿全盘计划落空。这个时候的司马懿羽翼尚未丰满,一旦三国实现和平,或则魏统一天下之日,也就是他司马懿的死期。有了诸葛这位强大的对手,才有司马懿生存的必要,才有日后发家的资本。

    我猜测诸葛便是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就赌上了一把,果然深明其中厉害关系的司马懿放了诸葛亮这位老对手也是老朋友一把。可惜后人只看见诸葛亮的空城计,却不知道背后的玄机,充满了各种利害关系。

    举个简单的推理,就算是对方拥有满城驻军,可我方依然有十五万大军,比敌人只多不少,这个时候试问哪个带兵的人会放弃攻城?就算明知道有阴谋也不会放弃,最差也会让先头部队试探着进攻一下,哪次历史上的攻城不是这样?况且司马懿的探子怎么也不会不给他起码大致的描绘下蜀军的兵力分布。就算诸葛在城内埋伏了兵马,其数量也应该不可能太多。何况司马懿手头正是其主力兵力,就算是硬碰硬也是不落下风的,司马懿善于攻城这点勿需质疑,何况面对的是对方的空城之势,就算牺牲相当部分人员,又何妨呢?随便牺牲一点士兵就可以探得虚实,我可不认为司马懿是那种怜惜士卒的人,如果赢了那么不仅仅是得到一座城,更能俘获对方的精神支柱诸葛孔明,更不用说蜀国的精英尽数的都在城里了。

    或许聪明如他越是明白这一点,他就越知道,此战必胜,但蜀国也必然会因此而立刻灭亡,自己隐忍多年苦心建立起来的势力便会烟消云散,最后估计也会劫数难逃,纵使别人放过他也,他也会就此平淡一生,但他恰恰却不是那种甘于平淡的人,所以他要保存实力便只有放了孔明,如果我的猜测是对的,这就可以说明,司马懿绝对不会是害怕中诸葛的埋伏才退兵,他很清楚是怎么回事情,这就是诸葛的摊牌。司马懿有自己的底线的,所以退兵,再做打算,宁愿自己背负上失误的责任。一个人能够如此的隐忍,确实非常不简单,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成大事的气量,更是一种自信,事实证明他最后果然赢得了整个天下。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不谋整田者,不足谋一粟。

    也许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人才称的上叫做谋士吧,无论如何我今后都不想与眼前的这个年轻的假象敌作战,那会让我感到不安与恐惧,招安他是不可能的,从曹操招他他屡次不受就知道了,那么便只有杀了他了,可是看他刚刚那一下子估计月也很难得手,以他的聪明如果看到我对他不利必会有化解之法,搞不好我自己反而会招来杀身之祸,正在我忐忑不安时,只听到一声高雄厚的男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