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是本古书,二来用诗经来称赞李白的诗才,李白回赠李赛文房四宝,拜师礼就成了。
拜师完毕后就是宴席摆开,阿丽儿也排手下送来了礼物,李赛一看竟然是一把镶满宝石的弯刀,这样的礼物价值不菲,李赛越发确定阿丽儿来历不凡,宾客们和李嗣业见过礼后就纷纷入座,仆从将酒菜端上,开席了。
开始没一会其中一人起身敬酒,此人也留三缕长须,却穿了一身布甲,眼小嘴阔,看上去文不文武不武十分可笑,他对李嗣业说道:“李镇守由此佳儿,又拜得名师,李太白大名我们虽是穷乡僻壤也早有耳闻,今天要请诗仙赋诗一首啊。”
宾客纷纷附和,气氛渐热,李护对李赛低声说:“这个家伙就是高节度使的七房小妾的哥哥,姓杜名良泽,死要钱的人品,为人小气,大家都叫他肚量窄。”
李赛点头不语,李白起身对宾客团团一躬,说道:“本人已出朝堂,也是散人一个,本来是要走遍大唐,但路过贵地,见李镇守之子佐国良材美质,不由起了收徒之念,今日有幸,且作诗一首,名为发白马,给李镇守为勉,
将军发白马,旌节平西荒。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勃律,转战略朝那。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注一。’’
来宾之中懂得诗词的不少,大唐诗风鼎盛,听的不住点头,李赛也连连点头,诗仙就是诗仙,应景的诗张口就来,大大赞扬了李嗣业守边的功绩,李嗣业笑的口也合不拢,拿起酒就敬李白。
那杜良泽又说:“李太白诗才高远,现在轮到佐国了,佐国自幼读书,想必诗词也是不错的,要给我们见识一下。”
李嗣业和李白都皱起眉头,这个杜良泽还真是讨厌,李赛只有12岁,再怎么才高又怎么能马上作诗一首,又不是曹植,这不捣乱么?
李白问询的眼光看向李赛,意思是怎么样?可以做一首么?然后对李赛使了个眼神,李赛明白他的意思,随便作一首就可以了,只要韵芡合理就可以。
李赛这时很是为难,自己才是一个小小县学的学子,怎么作诗,但是要是不做,那传出去可就不好听了,李赛又转念一想,我堂堂一个穿越人士,怎么可能会怕作诗,我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会作诗的了。
于是李赛对李嗣业和李白点点头,微笑示意自己没问题,就站起身来朗声说道:“今日佐国拜得名师,心中实在高兴,老师诗才文才惊天,学生本不应班门弄斧,不过老师去官而去,却时刻心怀大唐,学生不才,就作诗一首以为念。”
说罢走到前面开口吟道:“
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
眼前万里江山。”
李白听罢闭眼回味,然后大笑说道:“佐国啊,还是你知道为师,作得好作得好,这首诗为师收下了。”
堂上静了片刻也是一片叫好,疏勒教牧署的一位文官摇头晃脑说道:“真是好诗啊,李太白大才也罢了,没想到李镇守的儿子也有那么好的诗才,真是奇了怪了,一个武将家里居然出了个文人。”
李嗣业等军将并不知道好在那里,但连李白都喝彩的诗肯定是好的,大家都一起叫好,一下气氛就热烈起来。
李白站在原地不停的念李赛所作的诗,越品味越觉得跟自己的生平贴近,想起自己一生爱国,却没有办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只被玄宗当做一个弄臣来用,最后落了个丢官的下场,眼睛都有些湿润了。
李赛看见这个情景连忙走上前去,对李白说:“老师,别去想那么多了,且看徒儿将来,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