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谷雨未至。
一大群的考生聚集在皇城外墙前,料峭春寒也挡不住他们此时急切焦灼的心情。
今天是三年一次的会试放榜之日,也是进入殿试前的最后一个关隘。
考上了便有希望成为天子门生,考不上就要殿前饮恨,再战三年。
辰时到,城墙上开始“咚咚”地敲起鼓来,只得听得“唰唰”两声,丈把长的黄绢从墙头直泄而下,上面密密麻麻全都是人名。
人群顿时沸腾,如热水入油锅。
所有等候的人一拥而上,你推我搡,急切地瞪大了眼睛,满怀希望地寻找自己的名字。
榜上有名的,或喜极而泣或弹冠相庆,榜上无名的,垂头丧气,更有甚者痛哭流涕。
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在五百年前的古代,科举考试是唯一一条能够使底层百姓改变自身命运的道路,比之现代的号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还要难上再难。
杨清笳对于中国古代赫赫有名的科举考试是非常有兴趣的,如果可能,她很想试着考考看。
但很可惜,科举不允许女性参考,她也只能望洋兴叹,遗憾作罢。
此时,得一阁二楼雅座。
四个年轻的公子正围坐于一桌,神态却各不相同。
坐在窗边的年轻人叫李鸿和,是当今文华殿大学士李昐的长子,人称顺天府首才。
他一身锦衣华服,漫不经心地喝着茶,倒是坐在他左侧的方脸书生一直伸头向窗外看,焦急之色溢于言表。
“宁兄,”李鸿和道:“稍安勿躁,切莫丢了君子风度。”
姓宁的方脸书生闻言有些羞愧,他收回视线不再探头探脑,抬手用袖口拭了拭额头的汗,勉强笑道:“小弟才疏学浅,若得李兄学识万一,此刻也就不忧心了。”
李鸿和这类赞美听得实在太多,连句推谦之词都懒得回应宁文奎,他用眼角扫了眼对面同样稳如泰山,不断地把玩着手中折扇的白衣公子,道:“你看看人家郑兄,现在不也是成竹在胸么,想必此次会试,定是能拔得头筹。”
郑阕才学并不次于被称作“顺天府首才”的李鸿和,但这二人向来在伯仲间,免不得明里暗里较着劲儿,只不过后者家门显赫,故而名气要大上一些。
“呵!”郑阕手腕一抖便“唰”地展开手中折扇,扇面是副色彩饱满的枝头梅花写意,旁边一行极为潇洒隽秀的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他不悦道:“成竹在胸的明明是李兄自己,又何必扯上在下呢?”
李鸿和抬手理了理袖口,慢条斯理道:“我们今日不妨赌上一赌,若会元是你,我便将这‘顺天府首才’的名号拱手相让,并且包下这得一阁替你做三天的流水宴。若会元是我,那你今后就离我妹妹远点!”
这话若是让旁人听见,难免要觉得这两人太过狂妄,会试成绩还未出,便敢拿这会元作赌,不知是大言不惭,还是稳操胜券。
“你!!!”郑阕怕案而起,怒不可遏。
他的确是对当朝文华殿李大学士府上千金李溶月有意,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何况她又出身名门,才貌双绝。不过这李溶月一直对郑阕不冷不热,郑阕偏偏又跟她哥哥李鸿和一时瑜亮,如今李鸿和拿他厚脸皮追求自己妹妹公然说事,倒真是让他下不来台。
方才一直未出声,坐在李鸿和右侧一身浅灰布衣的书生见状,好言劝道:“大家都是举子,以后若入了阁也算同僚,还是同期,何必伤了和气。”
李鸿和闻言调转矛头,挖苦道:“达则,你总当这和事佬儿还真不嫌累,有这闲工夫不如在皓首之前考上个贡士,否则就算我日后入朝为官想帮你一把,你也是烂泥一摊,扶不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