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赵书李牧传》载:士兵佯败,匈奴追击,而后中军坚守,两翼战车包抄,遂围之,敌十万不得脱。

    赵武灵王二十年,赵军打败了林胡、楼烦后在北地设置代郡,雁门,云中三郡。其后六年,为了保卫疆土和自己的劳动成果,北地军民齐心协力修筑了蜿蜒的长城。从此,长城便成为赵国抵抗草原民族的最突出防线,也成为了赵队出击草原以讨不臣的基地。

    随着中原战事的日益加剧,赵国在北地的兵力不得不逐渐收缩,以至于放弃了不少长城外的据点。面对草原民族的卷土重来,北地民众依托长城防线,击退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长城上下沾染着数不尽的代郡,雁门,云中三郡子弟的鲜血。

    “长城,不仅仅是一道军事防线,同时也是一道民族的分界线,更是一道百姓的生死线。”站在耸立在山间的长城上,赵捷语重心长的感叹道:“在这条线上发生的争斗,不存在法理,不存在对错,唯一存在的只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沉默了许久之后,赵捷伸出手向长城外的平原指去,口中问道:“在那里为匈奴大军准备好的饵料如何了?”

    赵殷闻言忙回答道:“殿下放心,已经按郡守大人的意思,将五千士兵和数万牛羊已经散布到草原上了!”

    “那就让所有人好好准备,十日之内让匈奴大军葬身此墙之下。”赵捷缓缓了拍打着城墙上的夯土,语气坚定的说道。

    与此同时,就在距此处数十里的广阔草地上,一场场血腥的屠杀依旧还在进行。自从吞并扎木和部之后,匈奴大军实力大增,单于的心间再一次生出了与赵国一决雌雄的念头。吸取上一次入侵的教训,匈奴单于放弃了组成松散联盟的老方法,转而采纳了胡图提出的吞并弱小部族以扩充自身的力量的新手段。

    由于地缘和历史的原因,活动在赵匈边境附近的部落历来亲赵而疏匈奴,且此地部落多为林胡、檐褴等非匈奴族人组成的部落。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显然,这些部族被匈奴单于理所当然的划分为了敌人,因而对待这些部族的唯一方法就是血腥的吞并。

    大纛之下,匈奴单于眺望着不远处的血色杀戮,他的面庞没有一丝的不忍与怜惜,草原上的生存法则让他的心变得坚硬如铁。

    “伊炽斜,南方的赵国人有何动向?”匈奴仰头望向血色残阳,面色沉稳的询问道。

    “据派入赵国境内的密探回报:近日来,赵队纷纷向长城沿线靠拢,李牧已在数日前离开大同抵达边境榷场。”伊炽斜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李牧还真是个难缠的对手啊!不过这还在意料之中。”匈奴单于背着双手,叹了口气继续问道:“前锋现在到哪里了?”

    “回禀单于,前锋现今正在赵国长城外二十里处驻扎,不久前曾送信来询问是否继续进军!”伊炽斜翻阅了一遍手中的羊皮纸后回答道:“您是否需要看一看前锋辛云劲将军写的询问信。”

    单于摆了摆手,然后继续问道:“他在信中可述说了赵国长城边军的动向?”

    “单于英明,辛云劲将军确实在信中提到赵军动向!”伊炽斜面露谄媚的说道:“信中称赵国边军并无异动,边民尚在草原上放牧,牛羊遍布在长城外十里的草地上!”

    “不应该如此啊!头曼已然南下,我军动向全然暴露,为何李牧不如往常一般坚壁清野呢?”匈奴单于闻言困惑不解的喃喃说道。

    “禀单于,事有反常必有妖,卑职以为这其必然有诈!”已经成为单于亲信的谋士胡图开口说道:“李牧此人素来有谨慎之名,如今却行冒险不测之事,也许他是想设计暗算我军,不得不防啊!”

    单于想了想后表示赞同,他点头问道:“汝之言正合我意,不过你说我大军该怎么应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