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每年岁旦之夜,未央宫中依例行大傩。天子与百官一通祭祀天地,祈求调理来年四时阴阳,使得寒暑相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富民生。

    祭祀高塔之下,驱傩的鼓乐声不绝于耳,阖宫欢庆,好不热闹。可楼宇之上高阁内的人却无心欣赏,目光紧锁在悬挂着的一张河西舆图之上。

    他无心顾及脚下的欢闹之声,攒着眉抬手在陇西郡的位置,轻轻敲了一下:“不知那孩子此时出兵了没有”

    “以骠骑将军的性格,只怕是兵贵神速,就在这两日了。”身边人应声道。

    他似乎还是放不下心,盯着舆图又端详了一阵,轻声道“你走过河西,那依你之见,也认为此时出击是好时机吗?”

    “河西走廊狭长,被祁连合黎二山贯穿,没有丰茂平坦的草场,休屠王手下的各小国族,一般也都是分散开来放牧。彼此之间隔着重山峻岭,只怕是彼此接应起来,也不是那样容易。若是骠骑将军行军够快,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穿插,又恰逢匈奴人过了一个冬天,正是兵困马乏。此事出兵,未必不能得手。”

    刘彻沉默良久,终转过身回到御座之上,自嘲着笑望向一旁的博望侯张骞:“如今这般坐立不安的感觉,倒是让朕想起了多年前,卫青第一次领兵出征的时候。”

    张骞闻声,低眉浅笑道:“漠南一役,骠骑将军已是初露锋芒。他是陛下门生,大将军的高徒,想必此次出塞,必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啊朕忘了,你那时还被困在塞外”刘彻抬指敲了敲自己的额头:“你是不知当时朝中是何等的情形,朕刚刚拿到虎符,马邑之围便失力。皇祖母病着,边境又屡屡遭袭,朝中尽是说长道短之声”

    张骞颦眉长叹一声,向着刘彻拜手道:“这都怪臣有辱使命,未能及时到达西域,联络上大月氏,才给陛下造成如此被动局面。”

    “那时朝中战马不足,骑兵又没有与匈奴的对战经验,还总是觉得,匈奴军队就是豺狼虎豹,畏战之心溢于言表。朕也是勉强凑出了四万骑兵来,决定兵分四路北征匈奴。”刘彻起身来走向张骞,抬手在他的肩膀上轻轻拍了拍:“这四人中,朕最最倚重的便是李广,最最挂心的,便是初出茅庐的卫青。平心而论,朕要他去并非是没有私心,但未想到最后,偏就是他带回了好消息来。”

    张骞闻声长叹道:“如此说来,倒是与骠骑将军此行的状况极为相似啊。”

    “那臭小子此番能兵出陇西也算是抄了近道,他舅舅六年前收复了整个河套平原,除了解了长安之困,也打残了右贤王部。如今阴山正面战场上,胡马已不敢南渡。彻底截断匈奴右臂战略,也终于有机会实现了。”刘彻眸中的光微微闪动:“朕未想到,竟就是那一次偏心使然,不到十年间,汉匈异势竟至此。”

    刘彻的话惹得张骞胸中涌起一阵澎湃,鼻子微微发酸,不禁想起自己在匈奴,饱受三年折磨与屈辱,如今也都化作大汉连接西域的助力。

    刘彻踱至窗前,听着殿外傩舞鼎沸的鼓乐与欢歌,轻轻启开窗,一阵冷风从远空席卷而来。

    他居高临下俯视着长安城中熠熠闪烁的繁华灯火,不禁忆起了多年之前在建章宫的角楼之上与他相遇的情形。记忆中那双明亮又清澈的眼睛,如今是否也已是积满了尘埃。

    “这些年,戎车六征,几乎也未能在长安守过岁”他目光悠远,望着高阁之下,满城犹如璀璨的星海闪烁的灯火,唇边不禁泛起一丝苦涩的笑意来。

    “长平c长安长平安”

    如此,便是对你全部的期许了。

    身后的门缓缓地启开来,中常侍春陀引着皇长子刘据进来。刘彻的思绪还沉静在回忆中,身后的小人儿已经对着他行了叩拜之礼。

    “父皇,母后要据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