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地址选在离郭家西坊院门口约一箭之地。
工部的人从百里外的石山购来两船大青石,指挥一帮工匠在郭家院外叮叮铛铛敲凿起来,刺耳的声音听在郭家上下人耳朵里,仿佛美妙的音乐。
期间,郭家各路亲朋纷纷上门恭贺并探看究竟。
吴氏婆媳便整日被人围着,迎来送往,一刻不得闲。
只有清哑依然故我,带领冬儿等人钻研织锦织布。并非不欢喜,虽也做了些成就,但自觉比黄道婆的无私奉献差远了,不该得意。
可眼下她确实需要这名号来当护身符。
她便更勤谨地钻研织布,希望不负了这荣誉。
也希望拥有更多的资本,维护家人,保护自己。
吴氏房里,好些媳妇婆子正围坐在一个三足大铜炉周围,一面取暖一面吃茶果说笑,郭俭巧儿也和几个娃儿在旁玩耍,十分的热闹。
客人们不见清哑这个主角,就问吴氏。
吴氏笑容满面道:“她哪有歇的,天天不是读书就是写字,再不就画画儿,忙得很。她又不喜欢热闹,我就没叫她出来,怕耽误她事。一会子吃饭我让她出来见舅奶奶。舅奶奶还是那好几年前见的她吧?”
那舅奶奶忙说“可不是,怪想她的。这娃从小看着就出息。”
长辈们都说“别耽误她干正事,等吃饭再见吧。”又纷纷夸清哑,举例说三岁看老,他们早看出她从小就不比一般的女娃——哑巴么,当然不比一般的娃——不爱说话证明她肚子有货,老话不是说“满罐子不响半罐子晃”嘛。
其实他们主要想证明自己看人眼光准。心中有一番意外之想:夸清哑的同时必定找个由头跟自己的儿子孙子或者侄子侄孙之类的男娃联系上,希望引起吴氏注意,若能选做郭家女婿就更好了。
郭家退了大官的儿子,给了他们无穷希望。
郭清哑退了三次亲,也给了他们无限畅想。
吴氏精明的很,根本不露一丝口风。
巧儿一边玩,一边留心听大人说话。
听到这。瞅人不注意悄悄溜了出去。到后面找小姑。
这些日子,她心情好的不得了!
原因无他,她小心思以为皇帝下令为郭家建牌坊、小姑被封“织女”。都是她戴上严暮阳送的貔貅之后引来的,因此她的功劳大大的。
可是这些人都不知道秘密,只夸奶奶养了个好闺女。
她心里痒痒的,好比锦衣夜行。急需要找人展现。
来到清哑隔壁织机房,清哑正埋首桌前。在一堆纸间忙碌,冬儿和盼弟在另一边织机上试验织毛巾,“咔哒咔哒”的声音不断响。
巧儿硬挤到清哑和桌子中间,仰面叫“小姑”。
寒冬腊月天气。清哑正写得手冷,指尖冰凉,一个热乎乎的小东西钻过来。她情不自禁就抱住她,把两手塞进她腋下取暖。一面低头亲她小脸蛋,肉呼呼的,带着奶香味儿,很好闻。
巧儿就笑了,体贴地夹紧两臂,又伸手递上带来的一块点心喂她吃,“给你吃。厨房才做的。小姑,你歇会儿,我帮你焐手。”
清哑“嗯”了一声,又问她刚才做什么。
巧儿道:“在前头玩。她们好吵。”
清哑笑了,道:“你嫌吵?”
真有趣,这小侄女平日可是最爱热闹的。
巧儿答非所问道:“小姑,我都戴着那个东西。”
清哑纳闷地问:“什么东西?”
巧儿拍拍胸口,凑近她耳边小声道:“貔貅!”
又喜悦道:“我还要帮家里引好多牌坊和银子回来。”
清哑愣住了——感情这娃儿以为这荣耀是她的貔貅引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