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折,

    不禁担忧心绪不宁。

    他传旨蒙古部族借给锡伯族马匹c骆驼,

    帮助渡过危机的时刻。

    英勇的锡伯族军民继续前行,

    从乌里苏台行至科布多。

    天气突然变得暴热,

    阿勒泰山的积雪逐渐消融,

    河水陡涨c洪水泛滥。

    锡伯军民只好改变原有的行程,

    绕过科奇山寻路穿行。

    一连好几日困苦不堪的生活,

    只有采摘野菜充饥勉强活着。

    英勇的锡伯军民,

    为了纪念这艰苦的时刻。

    每年春天采摘,

    一种叫“乌珠墨尔”的野菜生活,

    浩荡的队伍横渡流向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

    砍伐树木,架设浮桥,

    在后来被称作“锡伯渡口”的地方过河。

    大队人马来到新疆,

    来到布克塞尔c察罕俄博地区的老风口。

    疯狂的大风把牛车c马车掀翻,

    飞沙走石迎面打来睁不开眼。

    人们每走一步都很艰难,

    拼命手拉着手挣扎着向前。

    到达额敏在山脚下歇息,

    留下了“锡伯图”美丽的名字。

    西迁的队伍继续前行,

    穿越塔尔巴哈台巴尔鲁克山。

    越过阿拉山口c博尔塔拉陡峭的山巅,

    架设七十二道桥梁通过果子沟的天险。

    多么令人惊叹,

    经历如此千难万险。

    无数的牛马迎风倒毙,

    但西迁的大军人口却不曾减。

    一年零四个月的西迁,

    人口不曾削减,

    有350名婴儿在途中来到人间,

    还有405人情愿一路陪伴。

    到达伊犁人数达到5000人,

    原定的三年行程缩短了一半。

    吃苦耐劳的锡伯族人,

    完成了史诗一样的波澜壮阔的画卷。

    虽然路途漫长c充满艰险,

    但坚强的意志定能胜天。

    锡伯族来到伊犁河的南岸边,

    此时的伊犁地区荒凉无限,

    只有一年四季的风沙与飞烟,

    在天空中飞舞与盘旋。

    无论日子过的多么艰难,

    饥饿时也不舍得将种子吃掉。

    为了保卫祖国的边疆,

    面对艰辛面容却带着微笑。

    沿着绰霍尔旧渠修建了城堡,

    戍边日夜辛勤捕盗c追逃。

    防止越界放牧和开垦,

    建成了十八所边防哨。

    每年春秋两个季节,

    巡逻几千里的边境线。

    从锡伯营房出发,

    从伊犁河直达巴尔哈什湖岸,

    从哈萨克游牧区到伊塞克湖的岸边,

    从北疆塔城到南疆喀什轮换。

    面对沙皇对新疆的侵袭,

    他们果敢坚毅c无所畏惧。

    面对沙皇的威胁和利诱,

    他们有着浩荡的英雄正气。

    整整经过三十八年的戍边,

    锡伯族人口增至八千。

    八千人的后勤供应,

    让锡伯族人进退两难。

    锡伯族人聚集在大帐里,

    众说纷纭议论纷纷:

    一派认为朝廷的口头许诺,

    戍边60年可以返回东北老家团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