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顿觉摸不到头脑,就算是想要了解了解新军的编练情况,也只能是单独奏对,或者以上书的形式陈情,哪有像现在这样,如后世一般,将大伙都召集在一起开起了座谈会。

    杨国忠最先回答:“臣的右领军卫已经初见成效,如果圣人有暇,敢请亲临驻地,训示诸将!”

    李隆基依然笑着回应:“好好好,朕得着空,便去你的右领军卫,给将士们,打打气,助助威!”

    说着,他又转向高仙芝,笑容可掬的问道:“左武卫如何了?”

    高仙芝正身拱手道:“启禀圣人,左武卫战力已有安西军四五成!”

    闻言之后,李隆基皱了皱眉头,不满道:“如何才有四五成?潼关外的安贼逆胡要尽快铲除,四五成战力,如何上战场?”

    听着李隆基近似于唠叨的数落,秦晋低着头,暗暗想着,只怕这四五成之数,高仙芝都掺了水分进去,真实战力能有安西军的一二成就已经顶到天了。

    数落了一阵,就连李隆基自己都觉得无趣,好在今日心情不错,便也懒得责罚高仙芝,他又将目光转向了秦晋。

    “秦卿的神武军如何了?”

    秦晋既不想像高仙芝那样直来直去,也不想如杨国忠那般只拣李隆基爱听的说。

    “但请圣人到神武军观兵!”

    秦晋的声音洪亮而又充满了自信。李隆基满意的点点头,一连说了三个好。想必他已经记起了去岁那次大观兵,新安军给他的惊喜和震撼,至今仍旧历历在目。

    既然秦晋请他到禁苑驻地去观兵,也就是说神武军已经可以与那些从关东杀出重围的新安军相比了。

    “朕择日便到神武军去观兵,奈何进来国事繁冗”

    李隆基的话才说了一半,便忽有宦官进了勤政楼。

    “圣人,边将军自潼关发来的八百里加急”

    在座众人顿时便心头为之一紧。潼关送来的八百里加急,难不成是安禄山已经挥兵潼关了?

    李隆基脸上的笑容也在瞬时之间褪去,双手有些颤抖的接过那一封厚厚的军报,忽然又双手一翻,将之扔到了杨国忠面前。

    “杨卿,替朕拆开来念!”

    李隆基年老眼花,平常很多文字都有专人替他念诵。不过,今日此时,让杨国忠代念,也许更多的是出于紧张。

    杨国忠也是双手发抖,拆开放水的油布封皮,里面却掉出了一件封口的信笺,与一张羊皮纸来。

    他先捡起羊皮纸,上下扫了两眼,神情立时便显得轻松了许多。

    “圣人,不是军报,边将军自潼关活捉了奸细一名,搜得随身携带的密信一封,特地呈送圣人!”

    听到杨国忠如此说,李隆基也暗暗松了一口气,不是大战突起的消息就好。

    “速将密信念给朕听!”

    此时,李隆基已经迫不及待。但见那密信的封口已经拆开过,显然,边令诚事前先看了信中的内容。

    杨国忠清了清有些干哑的嗓子,开始逐字念诵。这竟是一封刚刚称帝不久的安禄山写给李隆基的信。

    在信中,安禄山以大燕皇帝自居,向大唐皇帝问候致意,虽然语意甚为谦恭,但在李隆基看来已经是难以容忍的羞辱。秦晋偷眼观瞧天子,但见他身子在不停的抖着,却仍旧没有叫停的意思。

    而杨国忠也是每念一个字都倍觉艰难,数百个字念下来经好似过了漫长的一年。

    “咦,安贼逆胡何时也懂得附庸风雅了?”杨国忠突然惊讶的说道。

    原来在信的末尾,竟还附有一首诗。

    “念!”

    李隆基的声音显得机械而又冰冷。

    “二子乘舟,

    泛泛其景。

    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